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水產門戶網據南方日報消息,經歷年初的滯銷風波后,斗門白蕉海鱸再次迎來大豐收。不過,在喜獲豐收的同時,養殖戶再次面臨銷售壓力。記者日前走訪海鱸生產、流通、管理等環節發現,隨著國慶節一過,養殖戶焦慮心情開始愈發明顯。
與此同時,珠海市和斗門區政府一直希望改善海鱸養殖“大起大落”的現狀,并連續通過多項措施優化品牌宣傳、生產加工、渠道拓寬,以優化海鱸產業鏈。
業界認為,海鱸的生產、銷售、品牌需要整合統籌,以使海鱸產業鏈得以延伸,讓產業更健康發展。
●漁獲滯銷風波后再次豐收
10月的斗門秋意漸濃,白蕉鎮養殖戶也開始迎來豐收季節。來自周邊的養殖戶們正忙著拉網出魚。
“收魚了,產量很喜人!”昨日上午,白蕉養殖戶何深明展開了收魚行動,80多畝魚塘將在年底到春節前后全部出產。
當從魚塘中撈出一網網魚時,斗門區白蕉鎮的養殖戶們十分欣喜。國慶過后白蕉鎮養殖戶們開始進入了忙碌的季節,紛紛忙著打撈魚塘中的海鱸魚。一網網肥魚出水上岸后,等候在岸邊的收購者趕緊裝車起運,一派繁忙的景象。
三年,是海鱸養殖業的一個節點,在市場效應下容易出現三年好市、三年壞市的現象。在過去幾年,海鱸收購價曾出現高達15元每斤的泡沫期,也嘗試過低至5.5元每斤的虧本年。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海鱸豐收比往年更加不容易。年初的海鱸滯銷風波,收購價格創下新低,養殖戶大多虧本競價出售,市場慘不忍睹。大多養殖戶放棄了養殖行業。隨后,區政府聯合流通戶出臺保護價收購的救市措施,收購了大部滯銷海鱸,同時不斷拓寬白蕉海鱸銷售渠道、做強海鱸品牌,幫助養殖戶脫離了危機。
“今年真是不容易。”擁有50多畝魚塘的養殖戶李長妹告訴記者,年初時,她也曾經一度想過放棄,“市場不景氣,當時想過魚塘租期到了就不續約了!
●對策產銷對接拓寬渠道
早在10年前,白蕉鎮海鱸養殖規模到2000畝后卻無法再擴大。此前由于缺少有能力開拓外地市場的流通大戶,白蕉海鱸的市場集中在青島以及附近地區。而且市場更青睞重量一斤半左右的海鱸。但養殖戶大多是同一時間下種,收魚出售的時間也擠在一起,最終市場上鱸魚供大于求身價直降。
水產品流通養殖大戶彭炳根告訴記者,國慶后的海鱸魚銷量沒有節前好。目前收購價格在每斤8.5元左右,但北方客戶并不滿意海鱸保護價!拔乙呀浐脦滋鞗]有客戶找我收魚了,大家都在等一個合理的價位!
與此同時,斗門區在海鱸產業鏈上一直謀求突破,在國慶期間舉辦的海鱸美食節上,共有28家單位、企業達成了水產品合作項目,項目簽約水產品共8萬多噸,簽約金額達15.2億元。
據了解,8個簽約項目中就有7個與銷售和加工有關,除了白蕉海鱸價值11.9億元的購銷協議之外,華之源水產有限公司也與4家產品供銷企業簽訂了金額1億元的水產品購銷協議,內容包括2500噸尖吻鱸、2500噸羅非魚和500噸南美白對蝦的加工銷售。
顯然,政府的系列動作是希望加強海鱸銷售環節,優化海鱸產業鏈。記者了解到,斗門區擬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產、銷對接項目以及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全方位培養白蕉海鱸等水產品產業鏈條,促進河口型現代漁業規;、產業化,帶動特色農業整體發展。
●期待借助品牌效應拉動產業
“農業龍頭企業+農戶+基地+保護價”的保護價模式收購海鱸無疑是一種幫助養殖戶規避風險的創新。具體而言就是簽約農戶只要按照貿易公司的標準要求養殖,在收購海鱸時貿易公司將以每公斤高出市價0.8元的價格進行收購;如果出現價格暴跌,貿易公司則按照保本的保護價進行收購。
這種收購模式避免了農民損失過于慘重的情況,養殖戶和企業都平穩賺錢。目前,斗門水產貿易有限公司,海源、之山和其他個體經銷商占據了白蕉海鱸市場上絕大部分的收購。
“這并非最佳的發展模式。”回首過去三年的海鱸養殖市場,李長妹深有感觸。“這幾年,養殖成本漲了幾次,魚苗從以前的1毛多漲到了現在3毛多,單魚苗成本已漲了2倍多。且今年塘租普遍租金為6000元每畝,甚至有些魚塘高達10000元每畝。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行養殖業,養殖門檻逐漸提高,訂單模式雖然平穩,但某種程度上會影響農民的積極性!
“需要打響品牌效應,帶動銷售。”經歷滯銷風波后,李長妹深入體會,產業的品牌效應需要發進一步發揮到銷售環節。
“市場不穩定,是品牌效應發揮的時候。”彭炳根認為,市場需要強大的品牌效應進一步拓展,“不管是保護價的訂單模式,還是按照市場銷售方式,海鱸產業發展需要以品牌帶動產業優化提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