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緊挨著小欖水道的瀝心村,站在防洪大堤上望過去,看到的都是一個個魚塘,遠處的村莊已經大多蓋起了白色小洋樓。車志強的魚塘就在其中,從表面上看,和普通的魚塘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這里養的鯇魚是需要喂蠶豆的。這就是東升“脆肉鯇”養殖基地之一。
20年前,廣東中山東升興起養殖脆肉鯇,剛剛高中畢業的車志強不想去打工,便跟著潮流養起了脆肉鯇。“當時的成本低,養殖密度也沒有如今這么大,電費、塘租費用比較低,魚種也只要2角錢一斤,承包魚塘時,塘租只要先給15%,年底賣了魚再給剩下的部分。”在這個新興的領域,投入少,機會大。車志強慶幸自己早進入這個行業。
如今,脆肉鯇養殖的門檻越來越高。“需要給50%的定金,還要給完當年的塘租。電費漲了,塘租也從每畝幾百元漲到3000元-3500元。10年前,100元可以做到300元的生意,如今,10萬元只能做到11萬元的生意。”
行情的變化大概因養殖的人多了,脆肉鯇的養殖已經不同于其他魚類的養殖,成為東升的一個特色行業。據東升鎮2006年的調查,脆肉鯇養殖帶動本鎮600 多農戶,從事養殖的人員達1300人,解決了3000多人的生活出路,養殖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目前,這一數據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在東升養脆肉鯇的散戶多,這些人大多是40歲左右,有兒有女,過了打工的年齡,又需要養家糊口,脆肉鯇養殖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兼顧家庭的致富機會。如今,和車志強一起養魚的很多東升人都賺了錢,蓋了房,在家帶孫子,頤養天年。
脆肉鯇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同步發展。因飼養脆肉鯇需要選購大規格的草魚作魚種,養殖1萬畝脆肉鯇需要5000畝“四大家魚”魚塘提供大規格草魚種。養殖飼料配套也同步發展。僅全鎮養殖脆肉鯇和 “四大家魚”每年需要飼料46250噸,再加上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脆肉鯇和 “四大家魚”養殖需要蠶豆飼料27400噸,一條脆肉鯇帶動飼料約63650噸。而且飼料消耗也帶動了該鎮飼料加工、銷售、運輸等的發展。
車志強的養殖面積已經達到了200畝。隨著養殖面積的擴大,養殖水平與當時也不可同日而語。記者在魚塘采訪時,幾臺飼料機正在噴射飼料,完全無需人工操作。增氧機從每個魚塘1-2個增加到6-7個。“以前,一個人只能看一個魚塘,還很累,現在一個人可以看3個魚塘。養脆肉鯇最怕停電,缺氧,這幾年,停電的機會很少,而且基本上發電機都已經普及了。”
2006年5月,東升鎮被授予“中國脆肉鯇之鄉”。這條特殊的魚走出東升走向全國。車志強以前養殖的魚都在廣東范圍內賣,2003 年開始銷往外省,2006年賣到北京、福建。“以前都是養殖戶主動賣到廣州和深圳,現在廣州和深圳的客戶上門來這里收貨。”
“流通很重要,政府的推介提高了脆肉鯇的名氣,有助于我們開拓市場。”2007 年至今,東升鎮每年舉辦脆肉鯇美食節,大大提高了脆肉鯇的知名度。車志強也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2010年,他買了一輛可以長途運輸脆肉鯇的貨車,不僅賣自己的魚,還充當起了“魚販子”,從農業向流通業進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