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李向東介紹企業科技創新情況

在萊州海參養殖基地,深海海參養殖網箱吊入大海

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東(右)與萊州漁民交談,了解海參生長情況

在萊州海參養殖基地,放養一個月后的海參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生機勃勃的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藍色家園。
新世紀聚焦海洋,新戰略謀劃海洋。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以“愛國創新,和諧共贏,務實開拓,誠信創優”為宗旨,秉承“人品打造精品,精品回報社會”理念,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成功研發出深受漁民喜愛的深海海參養殖網箱,引領海參養殖新革命,努力為我國藍色經濟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薄克國 蔣興坤 尹藝平
海參“新房”很別致
海參養殖有了“新房子”!
在這種“新房子”里,海參生長速度快,產量大,品質好,營養價值高……
這種“新房子”,由于養殖環境更接近自然,成活率更高,管理更方便,捕撈更方便,投資回報率高,深受漁民喜愛……
10月24日,在位于平度市的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里,筆者看到了這種“新房子”深海海參養殖網箱的真面目。
正十二邊形的網箱高1.6米,直徑9.5米,體積200多立方米;網箱內,黑色的網繩搭建起一間間小房子,里面是許多層“床”體,可供海參棲息;網箱通透,透水性強,海水、海泥可自由穿過。
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東介紹,這種深海海參養殖網箱又叫沉浮式網箱,是公司科研人員經過科技攻關,于去年研制成功的一款高新技術產品。
李向東說,這種沉浮式網箱,跟傳統海參池養殖方式相比,有效利用了養殖空間,可以放養150公斤的海參苗,收獲時,海參的產量可達800至1600公斤。
“深海養殖環境提高了海參的品質,好環境養出好海參。”他說,更為重要的是,網箱可放置的海水深度達30米,有效改善了海參生長的自然條件,接近原生態,養出的海參品質好,可以與野生海參相媲美。
創新5項技術專利
“網箱充氣可浮起,網箱框架結構穩固,框架能夠保護網衣不被異物磨損……”李向東介紹,作為公司的高科技創新產品,深海海參網箱擁有沉浮式網箱立式平衡浮力裝置、網衣防破損報警裝置等5項技術專利。
這種深海海參養殖網箱主要由網箱骨架、網箱網衣、網箱連接件、網箱浮力升降平衡控制系統組成。網箱骨架的支管由用高強度耐高壓耐腐蝕材料制造,兩頭加成左右絲扣與框架連接件對接,整體支管套上高強塑料管,塑料管的兩頭密封在鋼管上。按照現在制作工藝的標準,這一個網箱的骨架可以使用40年。
網箱的12個豎立的主管構成了一套沉浮式網箱立體平衡浮力裝置系統。通過該系統,養殖戶可以在網箱沉浮操作的過程中自動控制進水和進氣量,通過簡單的操作,就可以使整個網箱沉浮操作系統實現平穩升降。
該沉浮式網箱立式平衡浮力裝置,包括頂部阻水裝置和底部阻氣裝置及管體組成,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調節網箱內的氣體和海水體積的比例,從而控制海參養殖網箱在海水中的深度。當有風浪或表層水溫過高或者過低,不適應海參生長時,可以排出浮力升降平衡管內的部分空氣,使網箱下沉至適宜的深度,充氣則網箱浮出水面。
深海養殖所使用的沉浮式網箱長年處于海水中,網箱上所使用的網衣會因海流的涌動而與網箱框架或底部的沙石相互摩擦使網衣破損,但由于網衣的破損不能及時發現,造成養殖的海參逃逸,對養殖戶造成巨大損失,因此網衣安全問題是制約深海養殖的關鍵問題。
在海參網箱上安置的網箱網衣防破損報警裝置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該裝置使用電池供電,能夠在網衣被磨損或破損時自動發出警示信號。該系統包括警示浮漂和控制線路板及電機執行機構組成,電動執行機構把直流電機通過齒輪和齒條把直流電機的圓周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從而能夠讓養殖人員通過布防線所在的顏色區域及時發現及時修補,減少經濟損失。
深海養殖所使用的沉浮式網箱長年處于海水中,網箱上所使用的網衣會附著大量的藻類浮游生物,使網衣的透水性變差,網箱內的水質惡化,同時網箱容易被海底暗流所移動,目前清理浮沉式網箱上的附著的藻類浮游生物,主要是用高壓水清洗或者在適宜的時候移動到岸上用日光暴曬和化學清洗等,費時費力,不利于水產品的生長。
為了解決這個海參網養中的大問題,李向東帶領著他的創業團隊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實驗,研制出了沉浮式網箱電子防藻裝置。該裝置包括高頻發射頭和電源箱。高頻發射頭設有發射管、震蕩電路箱、連接線、高頻非接觸公頭;電源箱包括多個與高頻非接觸公頭相配套的高頻非接觸母頭、電流表、開關及高頻震蕩電路,高頻發射頭由連接通過高頻非接觸公頭與電源箱上的高頻非接觸母頭連接在一起。該裝置能夠殺死網衣上附著的藻類浮游生物,使其自動脫落,并能防止藻類浮游生物再次在網衣上生長,具有除藻防藻的功能。
弄潮藍色經濟
新世紀聚焦海洋,新戰略謀劃海洋。
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承擔起國家轉型發展、走向深海的兩大任務。
2011年,青島市委、市政府積極落實國家海洋戰略,加快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審時度勢,堅持以世界眼光謀劃未來、以國際標準提升工作、以本土優勢彰顯特色,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搶占全國藍色經濟發展制高點,率先提出了打造“中國藍色硅谷”的戰略構想。
面對藍色經濟蓬勃發展的春天,善于發現商機的李向東開始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經過調研,他意識到:制造漁業機械設備將為公司帶來更大的發展。
今年5月11日,我國財政部、國家海洋局發布的《關于推進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的通知》決定,以發展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抓手,支持部分地方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
為推進海洋經濟的發展,山東、遼寧、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紛紛出臺政策并引導資金培育相關海洋產業的發展。其中,綠色養參技術,特別是深水網箱養殖成為各地政府推廣方向。“十二五”期間,山東、海南、廣東均計劃實現漁業養殖規模翻一倍以上,沿海各省都在開展深水網箱產業園區計劃,大力推動離岸型智能化深水網箱養殖系統,建立深水網箱養殖產業規范體系。
深海海參網箱養殖技術徹底改變了挖塘建池的傳統海參養殖方式,深海海參網箱養殖可以使可利用的水層從目前的3米提高到30米,讓海參在距離海岸線20—50海里的地方自由地生長,成熟海參的品質接近于野生海參。
同時,深海海參網箱框架耐腐蝕、硬度強,網衣材料的彈性好,整個網箱可以方便地沉浮,使得該網箱的抗風浪性能更強、安全性更高。經過測算,在12級臺風到來時,將網箱沉到海底,就可以規避臺風對海參的影響。
隨著海參高利潤的回報和網箱技術發展,深海養殖網箱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新材料、新技術的開放和應用,也使得深海網箱的性能不斷提高,網箱的使用壽命可以長達40年。
李向東說,我國近海海域10—30米水深的海域面積廣闊,多數海域水質符合深海海參網箱養殖的要求,未來網箱必將會得到更大層面的認可,網箱海參養殖將獲得巨大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漁民的期盼
就是努力的方向
李向東懂得,公司要融入藍色經濟,掘金藍色浪潮,既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也要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
創辦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之前,李向東一直經營著名為青島利東機械有限公司的企業,公司技術力量雄厚,生產工藝成熟,檢測設備齊全。經過二十多年的拼搏與奮斗,公司已形成集科研、制造、貿易為一體的數控機械、建筑、建材機械專業化生產廠家。
公司尊重知識,重用人才。產品從開發、設計、研制、生產、出廠、安裝、調試都有一套科學嚴密的質量管理程序,并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公司于2011年被青島市科技局認定為“青島市創新型企業”。2012年8月12日獲得平度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與青島科技大學進行技術合作,聯合研發網箱新產品。
李向東審視再三,一方面考慮到青島作為沿海城市的優勢,一方面考慮到自己的機械科技優勢,決定將漁業機械設備作為公司新的發展重點方向后,涉身深海養殖網箱行列。
因為在李向東看來,深海養殖必將是未來海洋漁業發展的趨勢。他說:“海參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是我國傳統的名貴海產品。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帶來了海參養殖業的急劇擴張,使海參成為繼藻、貝、蝦、魚之后第五次水產養殖熱潮。”
有了努力方向,李向東帶領科研團隊調研,發現當前的海參養殖模式,已經從傳統的巖礁圍堰養殖發展為池塘養殖、圍堰養殖、底播增殖、筏式籠養、工廠化養殖等多種方式,這些新的養殖模式和養殖技術的嘗試和探索,推動了海參養殖業的持續發展。
李向東說:“走訪漁民時,許多漁民反映,目前的海參養殖方式,要么是挖塘建池、投石造礁破壞環境,要么是人力、電力等成本居高不下,近海幾乎沒有可利用的地方。”
“漁民的期盼就是努力的方向。”經過調研,李向東決定研發海參養殖網箱,從而改變目前的海參養殖方式。
李向東跟專家學者請教,向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取經。“我們研發的海參養殖網箱,能夠像潛艇一樣潛入水下。”他說,從立項到設計,從選材到制作,從成型到試驗,新產品終于于去年春天問世了。
精品回報社會
“顧客一方面是看重產品的品質,另一方面是信得過我們的服務。”李向東認為:“賣產品就是賣服務,做生意就是交朋友。”
為了更好地為顧客提供參考價值,在青島嶗山沙子口和萊州三山島設立了養殖試驗基地。李向東定期回訪顧客,了解海參的增長情況,形成了客觀的統計數據。
李向東跟蹤了2011年賣出去的50個網箱的養殖情況。按照回訪統計的數據,顧客每個沉浮箱投苗的密度平均150公斤/箱,50個網箱投出的海參苗重量共約7500公斤,經過一年的時間,海參長到36000公斤,海參的成活率達到了95%,海參的成長速度要高于近海池塘養殖3倍。漁民養殖的海參銷售平均單價達到了320元,在總投入為630萬元的情況下,總產值達到1150萬元,獲利520萬元。
除了直觀的數字外,深海海參養殖網箱更為漁民帶來了工作上面的便利。使用深海海參養殖網箱養殖海參,只需要每周為海參喂養一次蒸熟的海帶,順便檢查一下網箱情況,由于網箱的網衣是按照2012年的標準設計的,不會存在網衣破損的情況。
如果發現存在網衣上附著的海藻過多的情況,可以使用電子防藻裝置,及時進行清理。從養殖戶的使用情況來看,基本上半年才需要進行一次海藻的處理。
目前,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的網箱已經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產品得到青島、東營、威海、煙臺、萊州等地客戶的青睞,訂單紛至沓來。
研發深海養殖網箱,讓李向東頗有成就感:“對漁民來說,可以增加他們的收入;對公司來說,使得公司成功轉型,前景廣闊;對老百姓來說,可以吃到更優質的海參,從而更好地調整人們的營養膳食結構。”
對于自己的收獲,李向東認為,企業家要敢于挑戰自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雖然有些辛苦,但是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為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是人生一大樂事。
談及未來發展,李向東表示,公司將繼續堅持“以質量求信譽,以信譽求發展”的發展戰略,加強科技創新,提高產品質量,讓更多高端技術用在民生事業上,努力生產出更好的產品,造福于民。
漁民結緣“利東”
走向轉型致富路
2010年5月10日,養殖海參10余年的萊州市漁民任衛東看著海灘上密密麻麻的海參養殖池塘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經過半年的觀察,一直在堅持池塘養殖海參的任衛東發現近海養殖海參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瓶頸。
近些年,經常有一些漂浮物積壓在海岸線上,加上污染,海參池塘里海水凈化的成本越來越高。難以預防的臺風也讓池塘里海參的生命力變得異常脆弱。每當海參收獲的時節到來時,任衛東都要實時地關注天氣預報,任衛東擔心一場臺風就讓自己兩三年的工作付諸東流。
除了污染的海水和肆虐的臺風外,冬夏兩季海水溫差也對海參的成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夏天,池塘里海水的溫度基本上都保持在20℃以上,而在這樣的高溫下,海參很少進食,生長緩慢。相反,在冬季,池塘里海水的溫度又會低于5℃,海參又進入休眠期,基本不再生長。任衛東一算,一年中海參有效的生長時間只有8個月,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時間浪費掉了。
近年來,海參的價格持續增高,一直想要擴大養殖規模的任衛東不得不面對沒有土地可用的困境,建立新池塘的計劃一直擱淺。任衛東意識到,隨著近海開發的加速,再在近海圈地養參已經不可能了,幾乎所有的漁民都已經走到了“無地可耕,無海可用”的地步了,對海參養殖戶來說,變革迫在眉睫。
“海參養殖產業要發展,必須要改變傳統的養殖方法,要向深海發展,但究竟要怎么發展,當時真是一時毫無頭緒。”任衛東說,當時朋友都推薦采用深海網箱養參技術,利東海洋網箱公司生產的網箱被推薦的次數最多。
任衛東還是不放心,為此他特意跑到了已經采用網箱養殖海參的朋友養殖場考察了一番。當他看到,200多立方米的空間內,海參在自由地生長,海參的平均長度達到了15厘米,個個肉質肥厚刺長,色澤光亮,品質和野生的海參幾乎沒有差別。任衛東感覺到自己要找的產品終于找到了,海參的改革之路也找到了。
任衛東第二天就來到了平度市的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整潔的車間,規范的工作程序,擠滿了咨詢人員的接待室,這些場景都讓任衛東對自己的選擇放心,當天任衛東訂購了30臺網箱。按任衛東當時的話說,一次正確的選擇造福自己一輩子的基業。
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周到的服務也讓任衛東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幾天后,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將產品運到了萊州漁場,立即開始組裝,吊運,然后投向大海,整個工作規范有序,一氣呵成。安裝之后的操作工作簡單易學,經過工作人員的親身示范,任衛東和他的員工很快學會了如何操作這個龐然大物。
安裝工作的結束并不是生意的終點,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還定期回訪考察,了解任衛東使用網箱的情況以及海參的生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
“當季一個網箱放了150公斤的海參苗,到收獲的時候,一共收了800公斤。”任衛東很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不僅產量高,網箱深海養殖的海參品質也好,幾乎和野生的一樣,價格自然翻了一番,任衛東當年就收回了成本。看到深海海參養殖模式的巨大效益之后,任衛東又在今年春天訂購了50多臺網箱。
10月15日,任衛東又一次走進了青島利東海洋網箱科技有限公司。這一次,他帶來了兩位養殖海參的朋友。在看到任衛東巨大的收益之后,周圍的漁民也在考慮改變自己海參的養殖方式,未來將有更多的人走上任衛東的轉型之路。
現在,每當站在漁船上遙望大海時,任衛東的眼睛里都充滿了幸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