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PH7.59、溶氧1.07、氨氮0.22………”10月31日上午,湖北黃岡市黃州區白潭湖水產養殖基地水質監控中心,技術員曹健眼睛盯著電子屏上的監控數據,“一號監控點的溶氧量太低了!”
曹健并不緊張,根據經驗,這個天氣溶氧量應該不會這么低。他分析,可能是前兩天風太大,水下的探頭撞到水泥護板上。為穩妥起見,他拿起電話,跟負責這一片的劉育明隊長聯系。
5分鐘后,劉育明等人趕到了這口魚池邊。在西南角,監測器上面的警燈正在閃爍,“如果溶氧量低于4,就會報警�!苯涍^現場查看,初步確定是探頭出了問題。技術員還注意到這口魚池有少量藍藻,提醒劉育明得盡快防治。
曹健介紹,監控中心是今年建起來的,整個基地安裝了8個360度全天候監控器,不僅可以全方位監控到2000畝水面共56口魚池的每個角落,而且通過納米增氧設備,可以隨時觀測到水體溶氧走勢。
“這個高科技玩意,可是咱漁民的活寶貝!”60歲的劉育明感慨萬千。過去,每到下雨前后,就生怕缺氧翻塘,晚上難得睡個安穩覺�,F在安裝了“電子眼”,一旦數據異常,監控中心的技術員就會通知漁民,早做防備。
黃州區水產局局長何志剛說,監控系統建起來后,不僅讓漁民吃上定心丸,也給漁民洗了腦,科學水產養殖的觀念漸入人心。
養魚先養水,可過去有的水產養殖戶并沒把水質當回事,病急亂下藥,亂投肥,不僅產量低,價格也賣不起來。前幾年開始,基地推廣生態健康養殖,對漁民們的苗種購進、魚藥使用、飼料配送等進行統一管理,指導漁民科學調水、科學用藥。
“有了高科技護航,咱們的魚是越喂越肥啊!”今年,老劉家一口24.8畝的魚池,估計產量超過4萬斤,比上一年高出三分之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