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最近幾天,不少細心的西安市民可能會發現,在西安市南二環太白路立交附近出現了一名賣烏龜的男子,一只烏龜要價上千元。而且這名男子聲稱自己賣的是野生烏龜,所以價格才這么高。不少人就問了,這人天天賣,哪里來的這么多野生烏龜?
記者在西安市南二環太白路立交附近看到,這名男子站在快車道邊,烏龜就掛在身前的棍子上。一有車停在路邊,男子就上前兜售。男子說自己手里的烏龜最少生長了幾十年,有十幾斤重。
記者:“這個賣多少錢?”
賣龜男子:“三千,龜是吉祥物,可以養在公司門口(水池里)。”
記者:“你都賣了兩個了?賣了多少錢?”
賣龜男子:“兩千多塊錢。”
這名男子說,站在路邊是因為這里有機會碰上很多做生意的老板,如果有人愿意買,這個烏龜可以便宜到2000元。
記者:“你專門弄這的?”
賣龜男子:“也不是,順便帶了兩個過來。”
記者:“你從哪來的?”
賣龜男子:“抓到的。”
記者:“從哪抓到的?”
賣龜男子:“老家河里面。”
記者:“老家是哪的?”
賣龜男子:“江西。”
雖然男子稱自己只是順便帶了兩個過來。可旁邊一個商店的老板卻說,這名男子在這里賣烏龜已經一個多月了,而且還有一個搭檔。
商店老板:“還有一個人,兩個人換著賣。反正買的人還挺多的,有時一天賣好幾個。從國慶節以前就在這賣。肯定是職業的。”
在西安一所大醫院附近,也有人在兜售烏龜和甲魚。和之前那名男子一樣,他們也都說自己手里的烏龜和甲魚是野生的,營養價值很高。
賣鱉女子:“野生的,河里面釣的。”
記者:“在哪個河里頭?漢江河里。”
賣鱉女子:“河里面的,野生的是最好的東西。補腎,補蛋白質,補腦,營養價值最高。”
記者:“這有多重?”
賣鱉女子:“沒有稱過,一個可能有二斤。”
記者:“多少錢?”
賣鱉女子:“一百六一個。”
旁邊一名帶著草帽的男子也在賣甲魚,令人驚訝的是,這兩人賣的甲魚竟然是來自同一條河流。
記者:你從河里撈的?
賣鱉男子:“是的。”
記者:“從哪個河里?”
賣鱉男子:“漢江。沒有養的,誰會去養這東西,水里的東西,把房子灌上水去養這個東西。”
記者:“這東西不能養?”
賣鱉男子:“這是河里的,這就沒法養。”
記者了解到,甲魚養殖在我國已經有幾十年時間了。而且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甲魚幾乎都是人工養殖出來的。既然甲魚可以人工養殖,會不會有人是用人工養殖的甲魚來冒充野生甲魚來賣呢?
在這家醫院附近,記者花40塊錢買了一只重半斤左右的小甲魚。帶著這只甲魚記者來到西安市一個水產批發市場,問遍了所有批發甲魚的商販后記者聽到的回答竟然出奇的一致。所有的甲魚商販只看了一眼就說這是不是野生甲魚。
記者:“野生的甲魚和家養的有區別沒?”
水產批發商1:“有,顏色不一樣。”
記者:“你幫我看一下我買的這個是啥樣的,鑒定一下。”
水產批發商1:“這是家養的。”
水產批發商2:“野生是黃(色)的,背部是黃的。那是家養的,我們家也賣。”
記者:“一看就是家養的?”
水產批發商2:“家養的。”
水產批發商1:“捏也能捏出來,你使勁捏這個硬硬,滑滑的。你捏你這個是軟的。”
水產批發商3:“家養的。”
記者問遍了這個市場里所有做甲魚生意的商販,所有人都說記者買到的是一只人工養殖的甲魚。商販說,野生甲魚的批發價格每斤在80元以上,人工養殖的甲魚則要便宜很多。
水產批發商2:“一斤才十八九塊錢。”
記者:“這最多半斤?”
水產批發商2:“半斤,十塊錢,十二三塊錢。”
當記者說起甲魚是在醫院附近買到的時,一名商販說這種情況他們見多了。
水產批發商4:“醫院門口買的?他是來市場挑上一些稍微好看一點的,然后拿出去賣野生的。”
記者:“你怎么知道?”
水產批發商4:“經常看見,有的人戴了一個草帽,穿的(舊)衣服。挑一些回去在路邊買,然后說在那撈的,野生的。賣一個一天工資就回來了。”
一些批發商還透露,其實市場上根本沒有真正的野生甲魚,所謂的野生甲魚只是在天然的水域養殖,這種甲魚最多可以稱為半野生甲魚。而且正規的地方賣甲魚和其他魚一樣都是論斤銷售,只有路邊攤才會按只出售。所以,大家今后再碰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別輕易讓別人用“野生”兩個字給忽悠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