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害發生情況 10月份我省測報的6個養殖大類,15個大宗養殖品種中,監測到48種病害(疾病38種),其中:病毒性疾病1種、細菌性疾病23種、寄生蟲病13種、真菌性疾病1種。另有病因不明及其他類疾病20宗。 本月鱉測報點未發生病害,海帶已收獲。其它養殖品種病害以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性病害為主,對蝦發生病毒性病害,其它類疾病以環境因素引起發病為主。從本月監測結果分析,隨著氣溫、水溫的下降,本月測報點各養殖種類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 以下是本月各養殖品種的病害監測情況: 1、草魚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11種,其中:細菌病7種,寄生蟲病3種。另有其他類疾病1宗。平均發病率為1.36%,比上月大幅下降;平均死亡率為0.03%,與上月相當。主要發生的疾病為:爛鰓病、腸炎病、錨頭蚤病等。 2、鰻鱺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8種,其中:細菌病3種,寄生蟲病4種,真菌病1種。平均發病率為22.84%平均死亡率為0.29%,均比上月有所下降。主要發生的疾病為:指環蟲病、鰓霉病、腸炎病等。 3、大黃魚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4種疾病,其中:細菌病3種,寄生蟲病1種。平均發病率為24.31%,平均死亡率為0.06%,均比上月有所下降。主要發生的疾病為:刺激隱核蟲病、細菌性潰瘍癥、腸炎病等。三沙灣內本月上旬總體感染刺激隱核蟲強度不重(除蕉城白稱潭與斗帽養殖區感染較重外),中下旬魚體表刺激隱核蟲基本減退。沙埕港內的長嶼和竹甲鼻海域刺激隱核蟲發病較為嚴重,小潮水期間部分魚基本不攝食。 4、海水網箱魚類 本月測報點監測到細菌性潰瘍癥和病因不明病。平均發病率為4.03%,與上月相當,僅引起少量死亡。 5、其它淡水魚 本月測報點羅非魚監測到車輪蟲病。平均發病率為3.93%,平均死亡率為1.34%,均比上月有所下降。鰱鳙鯉鯽共監測到疾病3種,其中:細菌病2種,寄生蟲病1種。平均發病率為1.27%,平均死亡率為0.07%,均比上月有所下降。發生的疾病為:腸炎病、敗血癥和車輪蟲病。還發生團頭魴敗血癥和車輪蟲病,平均發病率為3.38%,平均死亡率為0.12%,均比上月有所下降。 6、對蝦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疾病4種,其中:病毒病1種,細菌病2種,寄生蟲病1種。另有病因不明及其他類疾病3宗。平均發病率為4.2%,比上月有所上升;平均死亡率為4.38%,與上月相當。主要發生的疾病為:紅體病、白斑病和弧菌病。 7、青蟹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疾病2種,其中:細菌病1種,寄生蟲病1種。另有其他類疾病1宗。平均發病率為2.33%,平均死亡率為0.9%,均比上月相當。發生的疾病為:纖毛蟲病、弧菌病和白芒病。 8、蛙 本月測報點監測到腸胃炎。平均發病率為2%,平均死亡率為0.38%,均比上月大幅下降。 9、鮑 本月測報點共監測到2種細菌病。另有其他類疾病1宗。平均發病率為10.19%,比上月有所上升;平均死亡率為0.02%,比上月大幅下降。主要發生的疾病為弧菌病。 10、紫菜 本月測報點監測到敵害生物(籃子魚)吞食和少量的滸苔污染,發病率為18.48%,死亡率達89.62%。高死亡率主要是籃子魚等敵害生物的吞食所致,損失較為嚴重。 11、龍須菜 本月測報點龍須菜出現脫落,主要原因是籃子魚等敵害生物咬傷導致脫落,損失較為嚴重。平均發病率為15%,平均死亡率為8.5%。 二、下一階段預測及防治建議 即將進入立冬,隨著氣溫、水溫逐步下降,水生動物病害將可能明顯減輕。下一階段主要以預防水霉病、鰓霉病等真菌性疾病及小瓜蟲病等為主;藻類養殖仍需防范敵害生物的再次侵襲。 建議下一階段主要做好水產養殖動物越冬保溫措施: ①強化培育。入冬前,通過投喂精飼料,把需要越冬的親魚、苗種、成魚育肥育好,增強魚類體質,提高抗御寒流的能力。 ②調節水質,保證溶氧充足。適當加深水位,適時施加微生態制劑、底質改良劑等改善水質;及時換水、消毒,適時開增氧機,保證養殖水體有充足的溶解氧。 ③搭建越冬棚,檢修越冬設施。越冬棚的搭建以“穩固、透光、保溫”為原則,確保忌寒怕冷品種的安全越冬。有條件的可使用電加熱設施以提高水溫。對損壞的溫棚薄膜等設施要及時維修。 ④科學管理。根據氣溫變化,適時、適量投喂餌料,水質好時多投喂,水質惡化時少投喂,水溫低于15℃時不投喂;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水色變化。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