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武進大閘蟹遭遇生存拷問
眼下,又到了一年大閘蟹消費的高峰期,收獲之季,前黃鎮放養了160畝螃蟹的殷科文卻高興不起來,看著滿池的螃蟹,價格卻比往年低,他舍不得出手,還想再等等。
與殷科文有著相似想法的蟹農不在少數,蟹農孫權興也是其中一位:“今年螃蟹應該還行,我估計越往后越貴,要是再不能賣出好價錢,一年又白廢了。”
據前黃鎮農技站技師孫東亞介紹,前黃鎮的螃蟹養殖有了一定的年頭,但是從2011年開始,螃蟹銷售成了大難題,最便宜的時候,從蟹池撈上來的螃蟹賣出了20元/斤的價格,眾多的蟹農欲哭無淚。
武進水產漁政站站長顧建國告訴記者,武進大閘蟹基本不存在養殖技術問題,之所以價格不如其他地區,原因很多,但關鍵是營銷環節,這也是當下水產漁政站正在探討解決的難題。

大閘蟹消費高峰 蟹農卻徒為他人辛勞
大閘蟹消費迎高峰 武進蟹農遭遇傷心 秋風乍起,一壺黃酒,端上一盆大閘蟹,約上三五好友,持螯賞菊,談天說地,不失為人生一大樂趣。知名大閘蟹品牌“陽澄湖”,價格不菲,一般的四兩半雄蟹和三兩雌蟹的價格達到了160元/斤。
在武進周邊,除了南有“陽澄湖”,北去還有“固城湖”、“長蕩湖”等一批大閘蟹名聲在外,獨自居中,擁有蘇南兩大淡水湖泊的武進,卻始終沒有自己的品牌大閘蟹吸引消費者。
在滆湖螃蟹養殖基地,孫東亞深有感觸:“武進水產養殖,尤其是大閘蟹的養殖,技術已經成熟,然而每到螃蟹消費高峰之季,蟹農依然十分彷徨,等經紀人來收螃蟹的心情十分復雜,就怕他們收的價格忽高忽低,讓我們一時難以適應,不賣要虧本,賣的話心有不甘,最后都是在猶豫中將螃蟹賣出。”
武進水產漁政站副站長諸秋芬的話更直截了當:“武進的大閘蟹品質絕對不會比其他地區的差,如果用數據衡量的話,雖然在某項指標上略有差距,但是整體足以與其他地區的大閘蟹一較高低,如果說武進蟹農依然不能從養蟹中獲利的話,根本的原因在于品牌的缺失。”

武進大閘蟹品質不輸于他地
深處產業鏈最底端 散兵游勇焉能翻身 擁有12萬畝養殖水面的武進,大閘蟹的養殖占據了其中的一半,在品質已經足以媲美他地之時,緣何武進人的螃蟹卻走不出去?
目前,蟹農養殖的大閘蟹,都是通過經紀人之手,然后輾轉到消費者的餐桌,此時的大閘蟹價格已經翻了數番,消費者付出了高昂的費用,蟹農卻絲毫沒有得益,賺的盆滿缽滿的是經紀人。
看著自己養殖的螃蟹卻成就了他人的致富之路,武進的蟹農也開始思索自己的營銷模式,黃天蕩螃蟹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常州雙豐螃蟹專業合作社等民間組織應運而生。然而,缺乏專業營銷人才的合作社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蟹農的問題。為了能賣個好價格,很多蟹農與合作社的關系都是松散的聯合,一旦經紀人出的價格略高,他們都會緊急出手,而不從合作社銷售;而合作社也不能全方位解決蟹農的所有銷售難題,這也讓合作社的模式流于形式。
目前,武進蟹每年產值超過6億元。如何將6億元產值做成10億元甚至更多,提高蟹的附加值,讓蟹農豐產也豐收,成了擺在蟹農和管理指導部門面前的問題。

武進大閘蟹,何時能“橫行”?
聯合運作統一品牌 武進大閘蟹“橫行”夢 對于武進蟹農始終深處產業鏈底端的現象,作為技術主管和指導部門的武進水產漁政站在2011年開始了全方位的調研和思考。顧建國始終認為,武進大閘蟹在市場上落入下風,明顯不敵“陽澄湖”和“固城湖”,甚至還不如金壇的“長蕩湖”,歸根到底,就是沒有打得響的品牌。
“雖然今年整個大閘蟹的消費量可能不如去年,但是大規格螃蟹的價格以及品牌大閘蟹的價格沒有回落,由于大規格螃蟹在2011年遭遇‘寒冬’,本地的蟹農今年增加了蟹苗的投放密度,導致了大規格螃蟹減少,這也成為武進大閘蟹價格持續走低的原因,如果能有一個專業的合作組織統一協調,肯定是養殖大規格螃蟹賺錢。”諸秋芬說。
西太湖大閘蟹有限公司是武進地區的大閘蟹專營企業,雖然打著“西太湖”這個武進本土品牌,卻都賣其他地區的貨。用董事長高寧的話說,不從本地蟹農處進貨的原因在于他也不了解武進大閘蟹的品質。不過在11月初前往前黃參觀養蟹基地之后,高寧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表示,武進的大閘蟹品質不亞于其他地區,如果能夠與蟹農聯合,自己負責經營,蟹農精心養殖,共同打造武進大閘蟹的品牌,那么,武進大閘蟹將不會在處于“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尷尬處境,“爬”上越來越多餐桌上的景象將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