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12月臨近,豆粕1301合約反彈明顯強于1305合約。
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
近期,有關豆粕1301合約上主力機構意欲多逼空的傳言在市場中甚囂塵上。由于豆粕近月多頭主力多為中糧系機構,擁有深厚現貨背景,在業內人士看來,巨量持倉的1301合約確實存在軟逼倉的可能,期價未來有望回歸現貨成本。
昨日國內豆粕期貨延續上周五的反彈勢頭,近月合約表現繼續強于遠月。截至當日收盤,豆粕1301合約收報3599元/噸,上漲32元/噸或0.9%;合約持倉量繼續下降,當日減倉32614手至110.7萬手,但與歷史同期相比仍屬天量。
經易期貨分析師章興超表示,近期大連M1301合約豆粕價格波動加劇,在上周試探3458元/噸后,價格快速上漲,目前已經達到3600元/噸。在臨近12月份,M1301進入現貨月,市場猜測M1301合約面臨著逼倉。從持倉來看,在進入12月M1301合約巨量持倉確實具有一定的逼倉可行性,而且現貨價格堅挺將支持M1301豆粕價格。
“根據美灣到中國港口以1個半月計算,10月到港大豆成本最高,成本在5100元/噸上方,11月到港大豆成本預計在4800元/噸上方,12月到港大豆成本在4500元/噸。基于成本角度來看,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在3800元/噸下方空間有限。因此,隨著豆粕M1301進入現貨月,其價格將向現貨價格靠近,期貨價格在3600元/噸下方具有買入價值。盡管硬逼倉面臨著政策風險,隨著合約進入交割期,軟逼倉卻具有較大可操作性。”章興超稱。
所謂逼倉,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資金優勢或現貨優勢,主導市場行情向單邊運動,導致另一方不斷虧損,最終不得不斬倉的交易行為。現實市場中多逼空相對多見,通常出現在可交割現貨量不大的情況下。逼倉屬于操縱市場行為,因此期貨圈內對此往往諱莫如深。
大商所持倉報告顯示,昨日豆粕1301合約主力多頭中國投期貨席位持有多單38653手,中糧集團與中糧四海豐各持多單20000手,上述均為傳統中糧中谷系席位,具有現貨優勢。而空方多集中在中證、銀河、南華等席位,市場猜測其背后主要是南方投機資本和商業套保盤。
相關期貨公司內部人員稱,今年以來,國內企業進口大豆始終處于虧損狀態,行業壓榨虧損明顯。國內期貨市場價格相對較低,部分企業選擇進口大豆洗船(違約),轉而在國內買入套保可以避免進口環節的虧損。“你很難判斷企業是否有逼倉動機,但這種行為會對市場價格造成影響。”
有業內人士分析,盡管前期豆粕期價自高位下跌使得空頭在價格上占據優勢,但由于貨源、庫容等問題,空頭想要大量交貨非常困難;多頭資金優勢明顯,從現貨經營角度分析確實存在接貨可能。伴隨交割月的臨近,多頭在現貨端的優勢將令其重新獲得主動。
不過從豆粕期貨整體表現看,M1301合約期價經歷前期大幅調整后,未來走向或相對溫和,有望展開反彈回歸現貨成本,已經很難走出極端行情。空頭很可能主動減倉確保利潤,而多頭也將順勢減倉承擔部分前期虧損,最終多空雙方和諧收場的可能性很大。
實際持倉變化也驗證了以上判斷,自11月初至今,M1301合約多頭主力中糧中谷系席位多單已有明顯減持,空頭主力席位空單持有量也有所下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