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水產養殖病害測報基本情況及初步分析
10月份全省 18個市縣監測到的具體病害情況如下:
羅非魚監測面積為7006畝,主要疾病為車輪蟲、假單胞菌病引起的疾病,平均發病率為4%和8%。
對蝦監測面積11846.1畝,桃拉綜合癥的平均發病率為9%,平均死亡率為7%;弧菌病的平均發病率為12%,平均死亡率為10.5%;紅體病的平均發病率為2.5%,平均死亡率為0.5%;細菌性疾病的平均發病率為8%,平均死亡率為6.5%;病因不明平均發病率為12%。
石斑魚監測面積6760畝,病因不明的平均發病率為9%;寄生蟲的平均發病率為9%。石斑魚有爛身、爛口癥狀的平均發病率9%;另外30畝石斑魚發生肝膽問題。
卵形鯧鯵監測水體600000立方米,腸胃發炎最高發病率為18%。
青蟹監測面積2200畝,無病害情況發生
華貴櫛孔扇貝監測面積6436.2畝,無病害情況發生。
二、防治措施
(一)預防措施
1、加強水質管理。每天監測養殖水質主要理化因子pH、溶解氧、氨氮和亞硝酸鹽等變化情況;下雨過后晴天使用熟石灰調節水體pH值,每20天左右使用二氧化氯或碘制劑消毒一次水體,然后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
2、科學投喂。減少投餌量,不能讓生物體吃的過飽。海水魚類養殖每15天左右殺一次寄生蟲,預防寄生蟲病的發生。
3、加強疾病監測和日常管理。堅持每天巡塘1次以上,注意觀察水質和養殖對象的活動與攝食情況。如發現魚類有離群獨游、游泳失衡、攝食不正常或不攝食、體色反常或出現病灶等情況,應及時采集有異常的魚樣,送到所在地區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中心)實驗室檢測,并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和建議采取措施進行治療。接著使用二氧化氯或碘制劑消毒水體一次,然后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理水質。
(二)治療措施
1、羅非魚細菌病
(1)多排換水、消毒水體,施加微生物制劑改善水質,潑灑地質改良劑;多開增氧機,增加水體的溶解氧;
(2)投喂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類物質,增強魚體的抗病力。
(3)要及時進行治療,投喂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土霉素,分別按30mg和50mg/公斤魚比例投喂,連續5-7天為一個療程。
2、石斑魚疾病
(1)寄生蟲病。建議使用殺蟲藥(如福爾馬林)等進行體表浸泡,連續處理2~3天。為了控制繼發細菌病,同時投喂抗生素氟苯尼考和土霉素,分別按每公斤魚體重的20mg和50mg比例投喂,投喂3~5天為一個療程。
(2)弧菌病(潰瘍)。使用碘制劑浸泡魚體,然后投喂抗生素強力霉素,按30mg/公斤魚比例投喂,投喂5~7天為一個療程。還要注重水體的消毒和微生態的調節。
3、卵形鯧鯵腸胃炎。投喂抗生素土霉素,分別按每公斤魚體重50mg比例投喂,投喂3~5天為一個療程。
4、對蝦疾病
(1)桃拉綜合癥、紅體等耗底癥。建議一是多排換水,換水時使用強的氧化劑(二氧化氯、碘制劑)進行水體消毒;第二天潑灑復合微生物改善水體環境,多開增氧機,保持水體高的溶解氧;二是投喂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類物質,增強蝦體的抗病力;三是投喂抗生素氟苯尼考輔助治療,3-5天一個療程。
(2)細菌性疾病、弧菌病。建議使用二氧化氯或碘制劑消毒水體,第二天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理水質;然后投喂抗生素磺胺間甲氧嘧啶或土霉素,分別按40mg和50mg/公斤魚比例投喂,投喂5~7天為一個療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