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以來,山東日照市海洋與漁業局緊緊圍繞藍色經濟區建設戰略部署,不斷深化海洋綜合管理。1—10月份,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8.8萬噸,同比增長12.06%;水產品產值達到21.7億元。其中,貽貝養殖面積發展到近40萬畝,產量40萬噸,占世界的40%,成為全國最大的貽貝生產基地。
立足全市特色,放大區域特色,該局著力引導、大力優化養殖品種結構,形成了貽貝、海參、海水魚三大特色產業。海參養殖成為海珍品養殖產業的重要支柱,全市海參養殖面積達1.15萬畝,年產量1000噸左右,產值近2億元。海參育苗企業從無到有,已發展到10余家,年育苗量4億多頭,產值約1億多元。加快推進海水魚養殖循環水利用技術示范基地建設,扶持4家企業開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工廠化養殖面積發展到90余萬平方米。目前,日照市已建立了1個農業部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縣,8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0個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個省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區、10處市級水產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
立足源頭治理、全程監管,該局從養殖基地建設、標準化生產、龍頭企業、漁民專業合作組織等方面綜合施策,建立了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產品認定認證等5大水產品質量監管保障體系。全市無公害產地和產品分別達到57個和94個。全市規模以上漁業企業發展到91家,建立規范化的漁民專業合作社75個。同時,“日照大竹蟶”“日照西施舌”“日照金烏賊”“日照東方對蝦”4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通過了農業部評審;全市水產品注冊商標達到147個。
立足海洋科技,提升質量效益。該局圍繞發揮海洋科技資源優勢,努力構筑多層次的科技創新平臺。近年來,全市取得海洋與漁業科技成果20多項,其中“大竹蟶人工繁育技術研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