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如何讓全區漁業高效發展,關鍵是要科技成果落地轉化。今年,北京通州推廣應用8項新技術、6種養殖模式和2種新產品,覆蓋水產面積達4300畝。
6日,記者從通州區農業局獲悉,今年通州采取強有力舉措,助推全區漁業高效發展。
州區水產技術部門在全區設置示范點7處,引進紅白錦鯉、大正錦鯉、鶴頂紅等13個新品種進行示范養殖。截至目前,輻射帶動面積達1500余畝,約占全區水產養殖面積的10%。
通過建立試驗示范區,養殖名特優水產品,進一步促進全區漁業養殖結構調整,幫助養殖戶實現效益增收。
不僅如此,還在全區范圍內推廣苗種篩選、增色增艷飼料應用、循環水養殖、小池精養等8項新技術,錦鯉分級養殖、金魚池塘精養等6種養殖模式,及微生態制劑、螺旋藻增色劑2種新產品。
截至目前,新技術和產品累計推廣面積達4300畝。通過推廣應用多項新技術新產品,提高了養殖戶技術水平,實現了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為規范生產管理,促進休閑漁業發展,我們還引導養殖戶進行觀賞魚生產,提高養殖過程標準化水平。”據區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另外,舉辦以現場觀摩、實際演示、技能操作等形式培訓活動共計120次,培訓農民養殖戶900余人次,并發放《觀賞魚使用養殖技術匯編》等水產養殖實用書籍700冊,全面提升水產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