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將在中沙建立漁業資源增養殖科研基地,建設“藍色牧場”,更好地保護三沙水產種質資源。
由省水產研究所申報的《中沙群島漫步暗沙漁業資源增養殖科研基地》項目今年7月立項,是該所在三沙獲批的首個漁業科研項目。目前,該所正在辦理海域使用證,編寫科研基地發展建設規劃。
另悉,該所已在該海域開展了底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放流石斑魚苗15萬尾、華貴櫛孔扇貝180萬粒、瓊枝麒麟菜200萬株,這些水生動植物種均為底棲種類。
據了解,中沙群島是海南省重要的漁業開發生產基地。漫步暗沙位于中沙群島中沙大環礁淺湖內中部,是中沙群島中最淺的暗沙,長3公里,寬2.5公里,最小水深9米,較適合底播資源增殖。
省水產研究所所長李向民說,該海域礁灘眾多,為優質水產品種的索餌、繁育、避害等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是人工增殖放流優質水產品種的理想投放區域。開展底播資源增養殖,可建立藻類、貝類種質資源供應庫,達到資源增殖、品種優化、水質凈化、保種的效果。
李向民表示,項目實施后,該所將在區域內實施水生動物(包括石斑魚類、鯛科、笛鯛科等礁棲性魚類)的增養殖試驗、水生植物(瓊枝麒麟菜、江蘺菜等)的底播增殖試驗、蝦類和貝類(方斑東風螺、九孔鮑、華貴櫛孔扇貝等)增養殖試驗、人工增殖放流試驗。
有關專家稱,方斑東風螺人工育苗的親本來源主要依賴于捕撈野生的親螺,但由于捕撈過度,導致野生親螺資源日益衰退,其他貝類也有類似情況,因此,可通過在該區域投放大量的經濟貝類品種種苗,使其在該海域自然生長和繁殖,為我省今后貝類種苗生產提供源源不斷的親本。
專家同時指出,在中沙規劃內的海域實施大型藻類底播養殖試驗意義重大,既能利用中沙群島特殊的海域優勢(污染少和海水上升流帶來的營養鹽)來保護我省經濟藻類物種,又能增加中沙海域的種群數量,保護海洋生物資源環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