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12月14日從廣西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獲悉,廣西地方標準《海水藥用無核珍珠》(以下簡稱《標準》)將于12月30日開始實施。該標準主要為海水無核珍珠提供藥用和食用的評價體系,確保海水無核珍珠道地藥源的可持續利用,并提升廣西特產——中國南珠的國際品牌地位。
珍珠不但有裝飾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廣西合浦海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了道地的藥用珍珠。《藥物出產辨》載:“原以廣東廉州合浦產者為正地道,奈近日少出……”因天然珍珠產量稀少,價格昂貴,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于是,人們開始根據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用人工方法培育珍珠。1958年9月,中國第一顆人工海水養殖珍珠在合浦試驗成功。
近年來,在廣西沿海一帶,天然珍珠資源大幅度減少,原有人工插核養殖的海水珍珠不適合藥用,且用人工插囊養殖珍珠的方法成珠率僅為4.05%,無法在生產中應用。于是,市場上出現以淡水珍珠冒充海水藥用珍珠的現象,兩者在功效上有一定的區別,價格更是相差百倍。
“目前有關珍珠養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珍珠的裝飾性而展開的,至于在海水藥用珍珠養殖技術方面則是一片空白,用于藥用的海水天然無核珍珠已少之又少,甚至瀕臨絕跡。”標準編制小組專家介紹,必須解決海水無核珍珠的產業化養殖技術,才有可能使海水藥用珍珠產業獲得相對高產、優質和可持續的發展。
經過長期觀察和科學試驗,標準編制小組主要成員——廣西中醫藥大學教授林江及其團隊成功培育出無核珍珠,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培育得到的海水藥用無核珍珠經過鑒定,除可供藥用外,亦可廣泛用于珍珠保健品、化妝品等精細化工業。在此基礎上,合浦縣還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藥用珍珠養殖生產基地20畝。新技術在保證珍珠藥用的基礎上,大大縮短育珠期,為珠農提供了“一貝雙收”(有核珍珠與無核珍珠)的創收模式,每畝可為珠農節省成本6000元。
據悉,《標準》制訂了海水無核珍珠養殖操作規程,并解決了鑒別海水珍珠與淡水珍珠、有核珍珠與無核珍珠的業界難題,為規范目前混亂的珍珠食用及藥用市場提供依據,提高了珍珠道地藥材的品質,并有助加快樹立南珠的品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