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權威兩棲動物學者日前在張家界舉行的2012年中國大鯢保護與發展論壇上表示,中國野生大鯢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為保證野生中國大鯢純種繁殖,應盡快建立大鯢種群“基因庫”。
大鯢俗稱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個體最大的兩棲動物,已在地球上生活了三億五千萬年,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和中國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杰博士說:“大鯢曾廣泛分布于黃河、長江和珠江三大水系,然而自1950至2000年,大鯢的種群數量下降了80%以上,并已在許多地方絕跡,現有分布區極度破碎化,幾乎所有的野生洞穴種群都是隔離的小種群,面臨遺傳漂變和近交衰退的威脅。”
專家介紹,自然環境破壞和人為捕獵等原因造成了大鯢數量的銳減,設立野生大鯢自然保護區、放流人工養殖大鯢是國內保護大鯢工作的主要方式。
然而,中科院費梁教授表示,人工飼養大鯢增殖迅速,卻造成了種群的雜交,如果將人工飼養的雜交大鯢隨意放流,會造成野生大鯢種群的混雜。
費梁說:“為保證野生大鯢種群的純正,將人工養殖大鯢放流自然時,必須搞清其DNA種群特性。國內研究機構和相關保護部門須盡快建立大鯢種群‘基因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