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2月18日上午,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太湖試驗場運往北京海洋館的2尾子一代和100尾子二代中華鱘幼苗順利到達北京。
10月28至30日,長江所對人工培育成熟的2尾子一代中華鱘進行了人工催產和授精,共獲得受精卵約6.25萬粒。11月3日,獲得子二代初孵仔魚2.3萬尾。11月4日,通過農業部組織的成果驗收。這標志著長江所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得成功,表明古老珍稀魚類中華鱘可在人工條件下長期繁衍生存,為中華鱘遷地保護及不依賴野生種群的規模化自然增殖奠定了基礎。
為保證中華鱘運送工作順利進行,長江所專門成立了運送工作小組,制定了運送方案。此次運往北京海洋館進行產后康復的2尾子一代中華鱘為全人工繁殖的親魚。其中,雄魚14齡,全長2.15米,體重64公斤。雌魚12年齡,全長2.15米,體重57公斤。而100余尾子二代中華鱘幼苗正是這2尾子一代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的后代,目前生長狀況良好,平均體長9.7厘米。接下來,這些中華鱘子一代產后親魚和子二代幼苗將在北京海洋館進行產后康復治療、相關科學試驗以及科普展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