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進水 少量多補水
![]() ![]()
麥蝦米是土生土長的遂溪縣草譚鎮人,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長輩為了避諱(在農村,擔心小孩不好養,故意把名字起得差一些)起的名字,似乎中冥冥注定,他在今后與蝦有不解之緣。
整潔也是一種生產動力
麥蝦米在年青的時候,就已開始駕駛鉤機給別人挖池塘。隨著對蝦養殖的推廣,草譚興起養殖對蝦,麥蝦米更多的時候是幫助蝦農開挖蝦塘或是改造蝦塘。
給別人挖了近10年的蝦塘,2 0 0 7 年,他終于輪到給自己挖了。
2007年,麥蝦米承包了9口池塘,約40畝,他把池塘全部設計成高位池。看到麥蝦米的對蝦養殖場,第一次知道養殖場原來可以設計得如此整齊劃一,路面收拾得如此干凈,一點雜物都沒有,
各種養殖機械、藥物、飼料堆放得井井有條,讓人感覺很舒服,與多數養殖場臟、亂、差形成鮮明的對比。
“只要用心、認真,就可以把養殖場收拾好。”麥蝦米表示,干凈整潔的環境,養殖工人住著舒服。而要維護干凈整潔的環境,要求養殖工人平時要養成條理、盡職責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使養殖工人認真做好工作。
“當地最早出現的高位池,做中間排污等,都是我幫助他們設計的。自己幫別人改造了這么多池塘,如果自己的池塘修整得不好,那以后怎么好意思幫別人改造蝦塘?”他說,他自己的養殖場就是給客戶前來參觀和模范的樣板。
水源端要切斷病菌
盡管之前一直接觸的是機械,但麥蝦米養殖對蝦多年,幾乎每年都能賺錢。他將此歸功于多年的挖塘生涯。“常看別人河邊走,知道他們怎么濕了鞋。”根據觀察總結,他認為,養蝦其實沒有什么秘訣,關鍵在于注意細節。“每次對蝦出事,肯定是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麥蝦米表示,每口池塘的養殖環境和條件均不相同,對養殖技術要求和日常的管理方法也不盡相同。以自己的養殖場為例,麥蝦米向《農財寶典》記者解釋說,他的養殖場水源條件很差,距離海岸線遠,可以抽水的河溝與其他蝦塘的排水口相連,河溝內的水多數時候因死蝦病蝦的排塘而無法抽用。
“我一般都是一次性往池塘內進足夠量的水,然后在養殖過程中不斷抽地下水補水。”他說,在每年二三月份, 由于是養殖淡季,而且天氣較冷,河溝內的水中病害菌尚未出現大量繁殖,最適合抽水,而到了夏季投放第二造蝦的時候,只能是趁著海水大漲潮的時候進水,然后加重消毒再使用。他認為,水質遭受污染病菌增多是現在蝦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進水源頭上防止病菌的侵害,對養蝦獲得成功有較大的幫助。
麥蝦米表示,進水徹底消毒后,養殖戶各自的用藥習慣,將水肥起來就可投苗。不過他強調,在投苗前期,養殖戶應該多測水質,尤其是觀察水中的浮游動物的數量和品種等情況,在確定水質質量有保障后再投苗,可大大提高投苗成功率。
不跟風 善打時間差
此外,他認為,不跟風,根據自己的技術水平和養殖條件,有計劃地養殖也是自己養殖獲得成功的一個因素。麥蝦米養殖對蝦投放的密度為20多萬尾/ 畝。“當地許多人追求高產量,投放的密度還更高,30—50萬尾/畝的都有,但我覺得20多萬尾對我來說剛好,密度太高風險更高。”他覺得,對蝦養殖,根據當地的租金和養殖條件,畝產2500多斤較為劃算,可以達到產出投入產量最高有效值,而畝產量更高則意味著養殖成本的大幅度增加,風險也相應驟增。
麥蝦米還有一個降低養殖風險的辦法,那就是養殖中小規格的對蝦,并爭取在大量對蝦上市之前出售。他告訴《農財寶典》記者,大規格蝦價格高, 許多人喜歡養大蝦,但他一直都是養中小規格的對蝦,出蝦時間早,養殖成本低,風險小。
他介紹, 養殖6 0 支/ 斤規格的對蝦,只需50多天。“同一時間投苗, 早造蝦多數蝦塘還沒有出蝦,我卻可以出售,這時候的蝦價也較好,養殖效益也較高。”他表示,從小苗長至中小規格的對蝦,對蝦的生長速度較快,對飼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也最高,餌料系數低。此外,中小規格對蝦在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前期的水體中浮游動物等生物餌料充足,也可幫助養殖戶節省飼料。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