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6日,萊州海廟港,養殖戶拉回滿滿一船扇貝。 記者 趙金陽 攝

26日,萊州海廟港,養殖戶將收獲的扇貝裝車。 記者 趙金陽 攝

虎頭崖新港附近的養殖池,邊防民警幫助工人破冰取氧。 記者 趙金陽 攝

又冷又累,出海收獲扇貝的養殖戶坐在滿是冰泥的船頭休息。 記者 趙金陽 攝

萊州海廟港,出海收獲扇貝的漁船在浮冰上行駛。 記者 趙金陽 攝
今年的海冰比去年提前約20天,據26日最新數據統計,萊州灣結冰面積已達80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47%,比前兩天有所增加。由于海參和扇貝是室外養殖,目前受海冰影響最大,海廟港的不少漁民凌晨就出海搶收扇貝。
在虎頭崖中旺,任潘忠的100畝海參池表層結了六七厘米厚的海冰。養殖池一直靠自然潮汐換水,現在海面結冰了,池子里的海參和鱸魚等水產養殖品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和氧氣,初冰期就得利用人工破冰充氧等方法給“冬眠”的海參增氧。
但養殖池的冰結成了整塊,破起來十分費力。邊防民警得知后,26日上午9點半左右便趕到任潘忠所在的虎頭崖中旺養殖池增援。
對于扇貝養殖戶來說,雖然經歷了之前的緊急搶收,但還是有部分扇貝在海里,抓緊把海里剩下的扇貝收回來是最要緊的事。26日中午12點左右,海廟港3艘船載著滿滿的扇貝籠靠了岸。一輛汽車起重機慢慢地將工人們綁好的扇貝籠拉起,放到岸邊停放的貨車上。
扇貝沒收完,老板娘邵女士十分焦急。“遇著刮風天,有時一個禮拜都出不了海,我家還有六七千籠扇貝沒收回來呢。”司機孫師傅告訴記者,為了能早早收回海里的扇貝,漁民們凌晨一點就出發了。
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站主任鄭東告訴記者,根據26日統計數據,萊州灣的結冰面積已達到805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47%,與前兩天相比有所增大。
專家解讀
灣口小、持續低溫是萊州灣結冰主因 除了受極冷天氣影響,前期持續的低溫及降雪都是形成重海冰的有力條件。由于氣溫的持續走低,直接造成海水大量散失熱量,低溫使海水溫度低于常年,降雪在海面上形成凝結核,極冷事件觸發海冰的快速增長。
山東半島萊州灣灣口比較小,水體交換慢,這也是導致結冰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專家指出,海岸工程設施會改變原來的水動力環境,大量淡水和污水入海,改變了海水鹽度,這都會對海冰形成和局部冰情造成影響。人為活動對海冰的影響顯著,特別是萊州灣海上設施眾多,應該引起業內的關注。
據海洋專家介紹,傳統的養殖靠自然的潮汐換水,由于海面結冰和冬季枯水期,自然潮汐換水不能緩解冰情,加上養殖區一到冰期就面臨冰封,導致水產養殖品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和氧氣,只能利用人工充氧和換水的方法滿足養殖條件。
現有小面積池內養殖在初冰期一般采取人工破冰自救;大面積養殖池就得采取人工水泵換水,有條件的養殖戶可以購置專門針對養殖池設計的大型充氧機,進行人工充氧。
扇貝養殖戶
還得四五天,養殖的扇貝才能收完 26日中午12點左右,海廟港3艘船滿載著扇貝靠了岸。在岸邊等候的老板娘邵女士忙著指揮運輸。
邵女士說,她家養了2萬籠扇貝,9月底收了一部分,現在還有六七千籠沒有收回來,估計還得四五天才能收完。“凌晨就出海了,一天就能跑兩趟,一船能裝1000籠,就怕變天。”邵女士說,一旦遇著刮風天出不了海,在潮汐作用下,扇貝不斷摩擦懸掛扇貝籠的繩子,繩子一旦斷裂,扇貝便會沉入海底,無法打撈。
船上的6名漁民把扇貝籠綁好,岸邊的汽車起重機慢慢地將綁好的扇貝籠拉起,放到岸邊停放的貨車上。一會兒,另外兩艘漁船也靠了岸。等候在岸邊的貨車司機孫師傅告訴記者,這家的扇貝養在10海里處,跑一趟得一個半小時,為了能早早收回,漁民們凌晨一點就出發了,中午回來的船已經是第二趟。
據當地扇貝養殖戶介紹,這兩年扇貝的收成并不算太好,原因是扇貝養殖在近海投放的數量多了。
就拿今年來說,投入量是2010年的2倍,在有限的海域面積里,密度大影響了扇貝的生長,扇貝個頭小,數量投入是一定的,產量少,收入就少。但也有收成不錯的,金城鎮有兩家扇貝養殖戶的扇貝一斤80個丁,一斤能賣14.5元,這在養殖戶里算不錯的。
海參養殖戶
邊防民警幫忙破冰,半小時破開一小塊 在虎頭崖中旺,任潘忠的100畝海參池表層結了六七厘米厚的海冰。養殖池一直靠自然潮汐換水,現在海面結冰了,池子里的海參和鱸魚等水產養殖品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和氧氣,初冰期就得利用人工破冰充氧等方法給“冬眠”的海參增氧。
但養殖池的冰結成了整塊,水下約20厘米的地方還有一層冰,破起來十分費力,加上氣溫還在持續下降,剛破的冰不用多久便會再次冰封,養殖場的工人們實在吃不消。邊防民警得知這一消息后,26日上午9點半左右便趕到任潘忠所在的虎頭崖中旺養殖池增援。
兩名邊防民警拿著鐵锨、鎬頭,同兩名養殖場工人走上早已被“釘在”冰面的小船。一鐵锨下去,冰面向下一顫又浮上來,連續鏟幾次,才能破開一小塊冰。半小時過去了,盡管4個人使出了渾身力量,但僅破開了船周圍約3平方米的冰面。
“破開也沒用,不到晚上就凍上了。”任潘忠盯著上凍的池子說,能破開的只是表層冰,水下20厘米左右的地方還有一層冰。
“池子凍了,想賣海參也賣不了,只能等了。”任潘忠每天都來池邊轉一轉,有時看到冰面的死魚也很心疼,“現在剛結冰,影響不大,到盛冰期就難熬了。”任潘忠說,一個冰封期后,一個養殖池的減產率能達到約20%。他只盼著冰封期能早點兒過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