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大海,賜予人類無窮的資源與財富;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見證著人類進軍大海壯麗征程。荷蘭人用近800年的歷史,從大海里“奪”得1/4的國土;耗資140億美元打造而成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迪拜棕櫚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新萬金”被譽為韓國圍海造田的“海上長城”,33.9公里是迄今世界上最長的防潮大堤,圍墾面積達283平方公里土地。
百萬畝灘涂圍墾,相當于一個新加坡,東臺將創下有史以來一次性圍墾面積的新紀錄;綠色開發的理念,預示著新開發土地的美好未來。
東臺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依海而生、拓海而興”的奮斗史。從先輩們支灶堆垛,煮海煎鹽,成就了鹽業的繁華,東臺一度富甲天下;宋相范仲淹在東臺擔任鹽官時,率眾筑堤捍海,引領農耕鹽課,留下千古佳話;清末狀元張謇來東臺沿海墾荒植棉,興辦實業,開民族工業之先河,使東臺商脈綿延光大。新中國成立之后,先后三次有計劃地組織移民東遷,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隨著海岸線不斷東移,灘涂陸續向東延伸,東臺一浪高過一浪地向大海進發,據了解,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至今,我市已圍墾形成的墾區,面積共計60萬畝。
如今,我們正開創著一項前無古人的新的壯舉。按照全省灘涂圍墾總體規劃要求,從2010年至2020年圍墾灘涂270萬畝,其中,東臺就占100萬畝!具體實施計劃共分為三個墾區:從今年到2014年分三期完成條子泥墾區圍墾工程,面積共40萬畝;從2015年至2017年實施高泥墾區圍墾,面積共28萬畝;2018年至2020年實施東沙墾區圍墾,面積共32萬畝。
放眼全球,東臺擁有太平洋西岸唯一沒有被污染的生態濕地。85公里的黃金海岸線,年復一年地向東延伸,把數以萬頃的大海變成了廣袤的綠洲。沿海開發機遇千載難逢,百萬畝灘涂圍墾前景美好,我市積極有為,已經帶來了看得見的效應:把推進東臺經濟社會跨越發展與實施沿海大開發融為一體,水綠并進積聚發展優勢,面向大海分步實施發展戰略,拓展東臺發展空間。
百萬畝灘涂圍墾與重大工程基礎聯動推進,沿海區域環境加快完善。被喻為沿海大開發“生命線”工程的臨海高等級公路東臺段推進速度走在沿線各地前列,現已全線貫通,臨海公路投運后,將進一步拉近我市與上海距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兩小時車程。“黃金水道”連申線航道整治東臺段工程進展順利,直接溝通連云港、射陽港、大豐港、洋口港、如皋港等沿海沿江港口,將便捷地實現蘇北與蘇中、蘇南的水運銜接。三倉河東延工程及下段整治工程順利通過省驗收,既為百萬畝灘涂圍墾提供了淡水資源和航運條件,又解決了我市沿海經濟區引排水矛盾,對區域內工農業生產、特種水產養殖、沿海港口、港區、港城建設提供保障……與此同時,我市按照現階段借港出海、近期建設過渡性產業港、中期論證建設深水大港“三步走”戰略,通過圍墾建設深水大港,依托港口高水平開發灘涂。東臺人的港口夢,正變得越來越現實而清晰。
大海之濱,一座宜觀宜居的魅力新城正在崛起。弶港新城,目標建設江蘇沿海最具特色的現代化小城市,“大尺度地表景觀、低密度城市建筑、組團式空間架構”,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港城大道、開發大道、海城路……一條條寬敞的路道東延南拓,不斷伸展,滿目綠意撲面而來;商業街、展示館、通海湖、佛教文化園……一處處景點相繼建成,日臻完善,為生態港城增色添彩;科創大廈、小學中學、新區醫院,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
百萬畝灘涂圍墾,進一步突顯出東臺的區位優勢和美好未來,推進我市新特產業加快積聚,活力迸發。神華、中石油、中節能、中糧、中海油、華電、魯能、尚德等一批央企、大型國企相繼搶灘東臺沿海,我市迅速成為全國新能源總量最大、比重最高、發展最快的縣級行政區域。到目前我市沿海新能源產業總裝機容量達到51萬千瓦,年發電量逾10億度。中糧肉食產業基地、玖盛水產、海天水產等一批重特大項目落戶,加快了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目前,我市四大產業均呈現出令人欣慰的新的發展趨勢:綠色能源產業從資源利用向高端制造拓展;新材料產業由低端加工向開發制造、由不銹鋼制品單一產品向特種金屬材料、特種纖維、特種玻璃、晶體材料多元發展攀升;綠色食品推進東臺豐厚的農業資源加快與工業經濟、三產物流業融合;紡織機械產業致力打造國內第一、國際領先的紡機研發制造基地。
百萬畝灘涂圍墾帶來的新變化,普通百姓也深有感觸。昔日冷清的弶港小街,如今兩側開滿了賓館、餐館、超市、手機大賣場,“家常菜館”、“沿海足道”、“萬家漁火”等大招牌爭相映入眼簾,光賓館就有港緣賓館、和緣賓館、蓬萊賓館、望海賓館等七八家。“沿海大開發,我們弶港是沾了大光的,修路鋪橋搞工程建設的人來了,來經濟區辦廠、辦公司的也多了,人都要吃飯、睡覺,這也給我們帶來了商機,這條街上不少店都是這兩年才開出來的。”港緣賓館的老板娘吳紅說得很實在。與許多弶港人相仿,吳紅家本來也是靠海吃海。“雖然捕撈來錢快,畢竟有風險,而且一出海就是好多天,活計也很苦。”吳紅一家早就想洗腳上岸。沿海經濟區發展起來后,弶港人氣旺了,也帶來了吳紅一家新的變化。現在,吳紅的愛人搞經營,吳紅開旅館,兒子大學畢業后正好碰上新落戶的中節能招聘,成了央企員工。一家三口,個個收入不菲。
江蘇沿海陸域面積為3.25萬平方公里,放到全國版圖上,約占區區1/300,一“粟”之地,因為其獨特的地位躍入“國家視野”,上升為“國家戰略”。江蘇沿海地區處于我國沿海、沿江和沿隴海蘭新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的交會區域,“區位優勢獨特、資源稟賦優越、產業初具規模、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在專家眼中,這里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開發潛力巨大的“風水寶地”,在土地資源越來越寶貴的今天,江蘇沿海地區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土地后備資源基地。放眼中國經濟成長最快、最具實力的長三角經濟圈,江蘇沿海開發與長三角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同步推進,必將發揮出疊加效應。
100萬畝新增土地,給東臺的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空間,也給每一位東臺人帶來無盡的遐想。11月末,江蘇百萬畝灘涂綜合開發試驗區開發利用戰略研究課題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研究專題包括:試驗區現狀普查及綜合開發思路研究;試驗區城鎮布局發展專題研究;試驗區工業發展及布局研究;試驗區農業發展及布局研究;試驗區港口及岸線利用研究;試驗區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專題研究;試驗區生態保護和旅游專題研究;試驗區開發機制及模式研究。隨著百萬畝灘涂圍墾、開發、利用,項目布局、優惠政策、資金安排都將會向東臺沿海聚焦聚集。展望未來,百萬畝灘涂圍墾綜合開發試驗區必將成為東臺新的經濟增長極,新的產業高地、濱海城市、生態園區將呈現在東臺人民面前。美好的藍圖,在不遠的將來即將成為現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