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他是漁民,為了獲取一;姻K卵,再三向漁民借船出海捕魚。他是養殖戶,畫草圖,挖水塘,量坡度,以便周邊養殖戶照葫蘆畫瓢。他是科研工作者,在實驗室為大黃魚調配飲食令其保持更美的體形。
他是羅海忠,舟山市水產研究所所長,日前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舟山,作為我省海鮮供應主要基地,豐盛餐桌的背后,與羅海忠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由他主持的南美白對蝦高產精養示范,已成為我省六大優勢養殖品種之一;厚殼貽貝育苗產業化關鍵技術的研究,于2007年實現首次突破,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操作規程,至今已累計培育厚殼貽貝苗40億顆……
“我的工作,就是在海上放牧!绷_海忠說,很多時候,他碰到的首要難題就是魚苗。灰鯧是海中的美味,然而一離開海水就會死,基本上不能進行人工養殖。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羅海忠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去海上現捕成熟的雌雄灰鯧,進行現場人工培育。一次次,他在海上早出晚歸,最終在3年后實驗成功,這也填補了國內灰鯧人工育苗的空白。
在人們的印象中,水產養殖工作者的任務就是豐富百姓的餐桌。其實不然。更多時候,羅海忠的研究必須在養殖規;秃Q笮迯蛢烧唛g找到平衡點。打個比方,梭子蟹是我們餐桌的常見海鮮。然而,你卻并不知道,這美味的背后是大量的資源浪費。一畝塘的產量不過幾百斤,每天需要的水源卻要全部更換一次;此外,這是一種會相互殘殺的動物,能真正進入我們餐桌的只是那不到10%的“幸存者”。如今,在羅海忠和他的團隊努力下,推廣梭子蟹標準化養殖,帶動養殖近萬畝,總產量2000多噸,產值1億多元,存活率也大大提高,已成為我省主導養殖品種之一。
標準化養殖的背后,是羅海忠正在探索的新方向:將舟山的水產養殖業帶入“工業化時代”,幫助漁民解決養殖中出現的問題,籌建漁業檢驗檢測中心,讓消費者吃上更多更放心的海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