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販們說,漁網打撈出來的是魚,也是夢。
凌晨5點,一名工人將貨車上的滿載的魚打撈出來,給前來購買的魚販。
魚市上的魚販親自挑魚。
午夜十分,氣溫零下十幾攝氏度。滴水成冰。
魚都賣出去了,數錢什么的最開心了。
1月3日凌晨2點,氣溫零下十四攝氏度。當大多人還在沉浸在睡夢中時,聊城交運大市場魚市攤前已經泛起點點燈光,火熱的魚市交易即將開啟。
貨車司機行程9個小時,拉著4萬斤鯉魚從河北到達交運大市場魚市后,他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回去睡上8個鐘頭,然后準備下一次出發。
這時候,搬運工人揉揉惺忪的睡眼,從魚市臨時的床鋪上爬起來干活。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卸貨、上秤、裝貨。
凌晨4點,八縣(市、區)的魚販們開著各種車輛陸續趕來,魚市便開始熱鬧起來。吆喝聲、報賬聲、魚兒躥出筐子后的落地聲、嘩嘩的流水聲……整個魚市也變成溜冰場,只有搬運工人敢拿它當“舞臺”,肆無忌憚地穿梭。
來這里進貨的大多是老顧客,不存在討價還價的情況,上完秤,付完錢,載滿魚接著走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真正能挑到好魚、大魚的還是交運大市場上的魚販。貨車一到達,他們就拿著手電筒和筐子來挑魚。在交運大市場干得久、經濟實力強的魚販自己買輛小貨車,也做起了開長途拉魚的生意。不過,一般情況下,只有到過年過節需求量大的時候,他們才出車拉魚。
然而真正的貨車老板一般都不出現,只有雇來的工人忙活。搬運工的工資是固定的,每天八九十塊錢。“干的是力氣活,掙的是明白錢,這個活只要勤快,肯出力氣就行。”劉師傅這樣告訴記者。
劉師傅今年35歲,家住茌平縣博平鎮,每天他騎一個多小時的電動車往返于博平和交運大市場之間。“天黑之前到市場,然后睡一覺等著運魚的貨車來到,從凌晨3點開始,陸陸續續地忙起來,一直忙活到早上八九點鐘。
冬天是最難挨的,因為天太冷。鼻子里的鼻毛都上凍,戴著手套手指頭也會凍僵。”
上午八九點,搬運工人陸續回家吃飯休息,大貨車也從魚市開走,開始下一次旅程。
這個時候,已經有市民拎著菜籃子走進菜市場,一大早他們就能買上鮮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