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蝦農正在撈蝦。記者吳飛雄攝
氣溫急降,天氣寒冷,可是和美養殖場的越冬棚里面卻是暖洋洋的。該養殖場位于阜沙鎮大有村。有著十幾年養殖經驗的養殖大戶吳偉洪告訴記者,給南美白對蝦定期吃中藥,不僅讓對蝦開脾健胃,而且從源頭上預防了蝦病產生,對水體的消毒也起到重要作用。
中山市漁業專家表示,中山市養殖戶通過搭建越冬棚、喂養中成藥、魚蝦混養等養殖模式,大大提高對蝦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粗略統計,今冬全市近4萬畝越冬蝦,如果兩造養殖均順利,按每畝利潤近萬元算,可望為養殖戶創造總利潤近四億元。
■越冬蝦吃穿心蓮板藍根
在白色膠膜搭建的溫棚下,吳偉洪來回劃著木船,查看兩口塘中的越冬蝦生長情況。去年底他在兩個蝦塘搭建起了40畝的越冬棚,十分注重越冬蝦的科學養殖。
記者走進溫室大棚,發現吳偉洪給對蝦喂養的飼料內有“乾坤”。“現在的南美白對蝦病害越來越嚴重,導致成活率不高,但一味給對蝦吃蝦藥,肯定增強了對蝦的抗藥性,也影響了對蝦的質量。”吳偉洪告訴記者,他在專家的指導下,不再讓對蝦吃蝦藥,而是買進了一些穿心蓮、黃連、板藍根等中成藥,用這些中成藥熬過的水再放進飼料中,定期定量喂養對蝦。“中成藥可以對對蝦的腸胃進行調理,沒有任何副作用,確保對蝦養殖的健康。”
阜沙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用普通的蝦藥治療蝦病,每畝費用三、四百元,而用中成藥喂養對蝦,每畝的費用要七、八百元,盡管養殖成本增加了,但蝦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畝產普遍達到450公斤。科學健康的養殖方式,也受到了周邊以及外地蝦販的青睞,每天從和美養殖場進進出出的運輸車輛絡繹不絕。
■魚蝦混養 一舉兩得
吳偉洪去年還嘗試魚蝦混養模式,也就是說,在兩口蝦塘中,分別放進一定數量的鯇魚、黃骨魚等。吳偉洪介紹,在蝦塘中放進鯇魚和黃骨魚后,這些魚可以吃掉蝦塘底中的死蝦苗,從源頭上減少蝦病害的產生和水體污染。而放進去的鯇魚和黃骨魚,上市后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據粗略預計,過年前后,吳偉洪每畝蝦塘的鯇魚有400元左右的利潤,盡管不是很高,但這樣的模式既確保蝦塘健康科學養殖,又可增加養殖戶的收入,一舉兩得。
由于科學養殖,吳偉洪第一批越冬蝦已在去年11月底成功上市,每畝純利潤接近一萬元,預計第二批越冬蝦也將于過年前后上市。
■推廣科學養殖增加農業效益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由于去年遇到了史上少見的寒潮,加上南美白對蝦在中山市已經推廣十幾年,病害增多,去年我市南美白對蝦養殖幾乎“全軍覆沒”。據有關數據統計,去年中山市15萬畝的南美白對蝦,七成失收,兩成平本,只有一成賺錢。針對嚴峻的養殖形勢,市海洋與漁業局推出多項扶持措施,重點引導養殖戶提高科學技術養殖水平,包括加強對對蝦的用藥管理、推廣魚蝦混養模式,從源頭上減少蝦苗病害的產生,還大力鼓勵養殖戶蓋起越冬棚,通過越冬蝦養殖,彌補非越冬蝦養殖期間的虧損。
據了解,在中山市15萬畝的南美白對蝦面積中,今冬蓋起了3.78萬畝越冬棚,以阜沙、橫欄、坦洲、民眾等鎮區為主,通過推廣科學養殖后,對蝦的產量普遍提高,相對非越冬蝦,每公斤的塘頭價也從平時的30元飆升至50、60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