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如果三沙市大力發展海水增養殖,估計產值可達30億元以上,三沙市財政每年收取的海域使用金就能達到0.48億元-0.6億元。”在2013年海南“兩會”上,民盟海南省委提交了提案《加強海域權屬管理 建設三沙海洋牧場的建議》,為三沙市海水增養殖產業規劃了美好的前景。
據提案撰寫人,民盟海南省委環境資源專委會副主任程方遒介紹,海水增養殖包括海水養殖與海水增殖,前者是完全在人的管理之下進行的生產,如網箱養殖等,后者是投放種苗后,使其自然生長,使資源得到增加,包括底播增殖和一般增殖放流。
目前,三沙市已開展的海水增養殖項目主要有南沙美濟礁潟湖網箱養殖、西沙永樂環礁潟湖網箱養殖、中沙群島漫步暗沙底播資源增殖放流、西沙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等。養殖的種類包括軍曹魚、老虎斑、龍躉(龍膽石斑魚)等名貴品種。現有數據顯示,南沙美濟礁生產性養殖項目預計2012年產值1000萬元,而已開展的增殖放流均為公益性活動,尚未取得經濟回報。
三沙海域面積約198.6萬平方公里,占海南全省海域面積約為98%左右。而且珊瑚礁林立,礁盤面積廣闊,是漁業資源底播增殖放流的絕佳場地,人工放流種苗回捕率高、效益高。同時三沙海域海水質量好、溫度鹽度適宜、浮游生物多,適合養殖名貴海產品,生長速度快。
程方遒表示,由于對商業性增殖放流重視不足,海域使用權確權意識不強等原因,三沙的海水增養殖產業目前總量非常小。對比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該縣2011年海水增養殖規模690萬畝,實現產值40.8億元,2008—2010年連續三年征繳海域使用金9000萬元以上。與長海縣相比,三沙市海域面積多近200倍,海水環境質量更優,適合底播增殖作業的礁盤及潟湖面積約7500平方公里(1125萬畝),適合或基本適合網箱養殖的潟湖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900萬畝),如果實際底播增殖面積按20%(即225萬畝)、實際網箱養殖海域按1%(即9萬畝)計算,產值可達30億元以上,年征繳海域使用金可達1.2億元(底播海域使用金按50元/畝/年、網箱養殖海域使用金按200元/畝/年估算),三沙市財政收入每年可分得海域使用金分得0.48億元-0.6億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