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年來,乳山市圍繞建設花園式濱海旅游城市,堅持生態優先,牢固樹立共贏理念,注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統籌考慮,不斷加大岸帶修復整治力度,努力提升生態修復整治的水平。已累計投資8億元在大乳山、潮汐湖、塔島灣、乳山灣、銀灘5大區域實施了生態修復和海岸帶整治工程,修復整治海岸帶40余公里,恢復濕地1萬余畝,建設人工沙灘1000余畝,改善了近岸海洋環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海洋事業發展相互促進,良性互動。今年乳山市被確定為首批省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之一。該市的主要做法如下:
堅持生態優先,科學編制生態修復整治規劃。注重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堅持生態優先,科學編制各項修復規劃,構建以海洋功能區劃為指導,以海域使用規劃、海洋環境保護規劃、海洋生態保護和建設規劃、海島保護規劃、海域修復整治規劃為支撐,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旅游發展規劃相互銜接的海洋生態修復規劃體系。并把重點海灣、河口區域、潮汐湖、濱海濕地以及海岸帶的生態整治和修復作為規劃重點,精心篩選,科學論證,建立類型齊全的項目庫,為海岸帶修復整治提供科學依據。
發揮載體優勢,全面推進生態修復項目實施。充分發揮保護區和項目兩個載體的優勢,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全面推進各類修復項目的實施,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一是依托特別保護區建設,加大保護修復力度。塔島灣是乳山市轄區內一處集島、灘、特殊地貌為一體的半封閉型自然海灣,岸線長19.27公里,資源豐富,區位獨特,極具科研與開發價值。2011年5月塔島灣被國家海洋局批準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以此為基礎,乳山市通過增殖開發和資源保護等形式,對該市海域有經濟價值和保護價值的海洋生物進行區域保護和生態修復。二是積極爭取項目支持,發揮項目輻射效應。為有效保護大乳山附近海域原生態的自然岸線及生物多樣性,乳山市申報了大乳山國家級海洋公園項目,擬建集濕地生態、山、海、灘、島、近岸植被等為一體的綜合生態系統,保護原生態環境。2011年,宮家島被列入我省5個首批可開發利用無人居住島之一,以此為契機,乳山市重點做好無居民海島和有居民海島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加強對海島生態敏感地區的封禁治理和預防保護。
樹立共贏理念,積極構建生態修復長效機制。結合實際情況,確立系統工程的思路,從建設穩定生態體系入手,創新海岸帶生態修復整治工作的體制機制。在實踐中,堅持項目建設與海洋生態修復并重、保護資源與發展海洋經濟相互協調,把海洋開發活動與海洋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開發主體的經濟效益、修復整治的生態效益、環境改善社會效益并重共贏。在大乳山的開發中,乳山市引入維多利亞灣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市場主體,搭建政府服務,企業市場化運作的機制,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成效明顯。近幾年來該公司在所有開發建設項目中充分考慮環境建設,先后投入2億多元,從治污理水、壓堿治灘等入手對區域內近岸陸海環境進行修復治理,修復海岸帶5公里,恢復濱海濕地6000多畝,恢復沙灘1000余畝,營造了優美的海洋環境和旅游環境。通過典型示范,為乳山市海岸帶修復整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帶動了該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海岸帶修復整治工作的全面推進。
嚴格責任分工,確保各項生態修復任務落實。明確責任分工,以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為牽頭單位,把海岸帶修復整治的責任、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至轄區沿海鎮,把陸源入海污染渠道治理和近岸海洋環境治理納入綜合考核。由于分工明確,責任明晰,乳山市轄區20多公里優質沙灘岸帶和70多公里的自然岸帶得到了良好保護和管理。銀灘旅游度假區管委投資1.8億元修建了5.3公里的銀灘優質沙灘岸帶保護長堤和濱海親水休閑景觀公園,并修復整治沙灘2公里,有效保護了銀灘優質沙灘和海岸帶資源。海洋漁業部門發揮牽頭部門職能作用,積極爭取國家海洋局和省廳支持,投資3.6億元開展乳山市潮汐湖生態修復和海岸帶整治工程,該項目通過疏通湖內潮汐循環水道、拆除不合理的養殖堤壩、海岸帶修復和整治、蘆葦濕地修復、涵養和保護等工程,恢復潮汐湖特有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目前潮汐湖生態修復和海岸帶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已經按計劃全面推進,為乳山市全面打造“生態型、花園式”濱海旅游城市新增一大亮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