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一老農養鱉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記者昨天從浙江省科技廳獲悉,我省共有31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浙江省為主完成的11項獲獎成果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
浙江大學繼續保持領軍優勢,共有13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全國高校中位居第二,其中,浙江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有6項,且有1 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在浙江省的獲獎項目中,最引人關注的要數摘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由杭州養鱉農民龔金泉為主完成的“中華鱉良種選育及推廣”項目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由浙江大學楊華勇教授為第一完成人的“盾構裝備自主設計制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
關鍵詞:養鱉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工人農民獎)
龔金泉為主完成
61歲蕭山老漢養鱉
“養”出國家科技獎
昨天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內,一群文質彬彬的教授專家當中,61歲的蕭山“泥腿子”龔金泉,盡管西裝筆挺,但身上仍有揮之不去的土氣,顯得有點“另類”。
獲獎后,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上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龔金泉。
61歲的蕭山養鱉農民龔金泉,說話帶著濃濃的蕭山口音:“沒上過學,自學認了幾個字。”
在“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展示”現場陳列展板上,有一段文字介紹龔金泉的貢獻和獲獎原因:“自1995年農民企業家龔金泉創立了杭州金達龔老漢特種水產有限公司以來,以良種選育為突破口,成功選育出"龔老漢"牌中華鱉良種,建立了中華鱉良種選育方法及操作規程,顯著提高了中華鱉良種生產能力。”
成功者,總愛“憶苦思甜”。捧著證書,龔金泉不禁感慨萬千,回首當年。“下崗后,我向銀行貸了800多萬搞甲魚養殖。養了3年外塘甲魚,最后每斤只比溫室甲魚貴1元賣掉。”
上世紀90年代,企業紛紛改制。蕭山物資局靖江物資供應站的副站長龔金泉,也在改制中下了崗。下崗后的他,帶著改制拿到的幾萬元,又向銀行貸了800多萬,在錢塘江荒無人煙的灘涂上,包下500畝圍墾土地,養殖了約7萬只甲魚。
辛苦了3年后,7萬只甲魚養大。結果,拿到市場上賣,才比幾個月就養成的溫室甲魚,每斤貴了1元。當時,龔金泉有些沮喪。
機會,在逆境中出現。在浙江省首屆農博會上,龔金泉把外塘甲魚帶到會場,結果消費者嘗了一下,紛紛解囊爭購,龔老漢的甲魚慢慢打開了銷路。
龔金泉又引進了源自日本福岡的純種中華鱉原種和源自日本長崎的優良中華鱉種蛋,雜交配種。又從一只只甲魚中,仔細觀察,“強強”婚配,經過十多年的堅持,最終選育出生長快、生病少、生存能力強的鱉種,取名叫“龔老漢”牌中華鱉良種。
溫室養殖的甲魚,病害較多,用藥量大。龔金泉選育出的甲魚,在外塘里養殖,很少生病,長得又大又快又好,甲魚苗深受養殖戶的喜愛。
如今,龔金泉的甲魚養殖場,已經成為國家級的良種場。賣苗種,賣品牌甲魚,給龔金泉帶來滾滾財富,一年的銷售額約有1個億。
龔金泉深有感悟地說,“做什么事情,認準了,一定要認認真真做下去,就有出頭的日子。”
關鍵詞:盾構機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浙江大學楊華勇教授領銜完成
國產盾構掘出地下新空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