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蝦養殖讓絕大部分養殖戶憂愁。“往年的對蝦在七八月份的高溫期是最好養的,長速特別快,現在卻成了發病期。”汕尾紅海灣區施公寮島上的高位池養殖場技術員強哥無奈地表示。
在南方農村報記者調研華南對蝦主產區的過程中發現,除了養殖環境惡化之外,養殖戶們怨憤的矛頭大多指向了苗種。“遇到好的苗,怎么養都不大會出事,遇到爛苗,神仙來了都救不了。”
蝦苗質量差致死?
“蝦苗問題主要表現在抗應激能力差,隨便一場大雨,蝦都可能扛不住。”新會會城鎮養殖戶譚明標告訴記者,調水消毒、加強營養,蝦苗從入池第一天起就一刻也不敢懈怠。即便如此,對蝦還是不時死亡。
臺山市斗山鎮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今年臺山地區苗種全線出問題,無論一代苗、二代苗,還是普通苗都出現問題。記者發現,這種情況并不是一個養殖戶、一個地區的個案,而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汕尾的強哥告訴記者,當地很多養殖場今年多次投苗都不成功,幾乎每家都遇到過排塘的情況。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上述臺山經銷商告訴記者,關鍵是行業非常瘋狂,發展太快,市場需求增長很快,蝦苗生產供應不上。“為了加快生產,什么辦法都使用,想要提高蝦苗成活率就要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許這只是人們的猜測,但臺山海晏某蝦苗場老板明確告訴記者,“有些苗場明明看到苗種身體體征不好也賣出去,還有的苗場不顧蝦苗正常的培育周期提前出苗,都造成不少問題。”
“做蝦苗是個典型的良心活。”惠東縣稔平半島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社長馮庭玉認為,目前幾家大型飼料廠產品質量相差不大,在天氣和水質條件對養殖戶都相對公平的情況下,除了養殖戶自身的管理能力外,蝦苗的質量對養殖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汕尾的強哥認為,有人很懂技術卻養不出蝦來,有人誤打誤撞卻很成功,這“運氣”中最大的成份就是蝦苗的好壞。
優質蝦苗比例不足兩成
近年來,養殖戶對優質蝦苗的需求倍增,不少做一代苗的蝦苗場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為了擴大產能,對蝦種苗企業紛紛從各種渠道引進進口親蝦。
一位業內著名的蝦苗場經理告訴記者,按照目前蝦苗場生產一代苗較為普遍的做法,國外進口親蝦引進國內育苗場后,可有5-8個月的生產期,視苗場的管理水平和親蝦的健康狀況,共可產卵十幾到二十多次不等,每次可產卵30-40萬個,親蝦一生可產卵300-400萬個,按照孵化率80%、幼體成活率30%-40%計算,一支雌性親蝦在雄性親蝦的配合下可產下100尾左右蝦苗。
據陳國良介紹,親蝦的交配率逐步提高,并在培育兩個月后達到穩定高峰,第一個月交配率30%-40%,兩個月后達到60%-70%,并保持相對穩定。親蝦的產卵量與親蝦大小成正比,產卵量隨著產卵次數的增加而提高。平均體重40g的親蝦,每尾蝦的產卵量第一個月為10-12萬粒,第二個月為14-16萬粒,第三個月為18-20萬粒。
由此可以推算,即便在生產十分順利的前提下,我國一代苗的年產能在1500億尾水平,實際上應該不足1000億尾。而全國高位池養殖面積有100萬畝左右,按每畝年投苗量50萬尾計算,需求量在5000億尾,一代苗的產能只能滿足1/5。而實際上遠遠不止這個數字,據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因為蝦苗場普遍使用“過期親蝦”,來增加產能。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某些苗場還使用“過期”親蝦。在最佳繁殖時段產卵后的親蝦被稱為老蝦。雖然老蝦還有繁殖能力,但孵出的幼體活力差,難培育成蝦苗。由于蝦苗供不應求,為滿足市場需求,各苗場都把產能發揮到最高狀態,有的苗場就將老蝦繼續投入生產使用。這樣就導致了幼體的先天不足,養殖過程中病害易發的情況。另外,也總有一部分苗企使用抗生素、高溫、甚至縮短培育周期來追求利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