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
農業部農村
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負責人日前解釋說,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近年來,上海松江、湖北武漢、吉林延邊、浙江寧波、安徽郎溪等地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統計,農業部確定的33個農村土地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已有家庭農場6670多個。
這位負責人表示,發展家庭農場是提高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的重要途徑。由于剛剛起步,家庭農場的培育發展還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農業部將按照中央要求,著手研究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的基本原則和實現途徑,開展家庭農場統計工作,指導地方穩步培育家庭農場。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農場注冊登記制度,明確家庭農場認定標準、登記辦法,制定專門的財政、稅收、用地、金融、保險等扶持政策。
專家:職業農民要有一定文化水平 需要資格審查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巡視員關銳捷表示,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要發展“家庭農場”,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要解決職業農民的問題。他表示,中國現在的農業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實際上它的經營方面分散兼業化的農民占主體,因為農民所經營這塊土地不足以保證最基本的經濟收入。
“專業農場、家庭農場,更多的是考慮它有一定的經營規模,形成固定的、穩定的一個職業,這是農民最關心的事,而這個在國外是都有一些法律法規來保證的。我們需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再制定一些管理辦法。”關銳捷說。
關銳捷指出,這可能是今后培育新型農業主體的一個重要的方向。這種職業農民,相對過去,不是是個農民就可以干活的,也要有資格的審查。比如像日本,職業農民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其次要有經營管理能力,最后還要懂科學技術。如果達到這些要求,在日本是要給補貼的。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