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三十多年前,仰口灣里有很多養殖的海帶,沙灘上也是晾曬的海帶,現在這里成了景區,海里養的都是海參和鮑魚,基本沒有養殖海帶的了,都嫌不賺錢!焙юB殖戶李叢林大爺已經60歲了,他養殖了45年海帶,曾經的海帶村(仰口村)現在只有他還在養殖海帶。
青島曾經是海帶主產地,但隨著沿海開發建設,海帶無處晾曬,散戶養殖海帶,既沒規模又沒品牌,售價低,大家紛紛改為開飯館或養殖海參、鮑魚等海產品。
發展藍色經濟,不能讓海里只有魚,也得“種草”,養殖海帶可以改善海水環境,如今王哥莊街道聯合青島晶藍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和黃海水產研究所,在仰口灣一帶推廣新品種海帶并注冊品牌,目前已達到近百畝,撈上來直接送上市場,希望能夠復興海帶養殖業。
海帶村的前世今生
為了多賺錢海帶養殖戶紛紛轉行
1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王哥莊街道曲家莊社區,這里多是一些特色飯館和一些與旅游業相關的店鋪,60歲的李叢林大爺告訴記者:“我住的地方之前叫仰口村,人稱‘海帶村’,現在這里只有我還在海上養殖了幾畝海帶,其他人早都不養這個了,現在子女也勸我別養了,說冬天這么冷還要出海撈海帶,太受罪了!
李大爺出門后,不用走多遠就到了碼頭,這里停滿了漁船,雖然海上有薄霧,但能看到海上漂著的浮漂,李大爺指了指海面說,“那里就養殖著海帶,這附近養海帶的還真不多,海邊大都是鮑魚池子,還有些人養海參、養扇貝,養扇貝的人也不是很多!
據李叢林大爺介紹,“海帶村”在上世紀70年代末養殖海帶的數量達到頂峰,坐船沿著仰口灣轉一圈,到處能看到養殖的海帶,附近海灘上都晾曬著海帶,“當時很多海帶都送到化工廠,為了方便存儲,都要在海灘上掛著曬干,然后再統一送到廠里,養殖規模大,場面壯觀,現在就我家還養殖一點海帶,別人早不干這個了!
作為“海帶村”里唯一的海帶養殖戶,他顯得有些孤單。
李大爺的鄰居告訴記者,附近是仰口風景區 ,這里很多人都轉行開飯館了,“開飯館多清閑,游客多的時候忙幾個月,剩下的時間就自己在家閑著,就是不開飯館,也去干點和景區旅游業有關的事,比養殖海帶賺錢多,以前村里還有一些養殖海帶的 ,后來一看干別的賺錢更多,幾乎沒有干這個的了!
撈海帶的手都凍裂了很多人不愿受這份罪
記者了解到,海帶一般在十一月左右放養,到次年一月開始捕撈,生長時間很短!安稉频臅r候差不多能有一米長,這個長度比較合適,雖然放在海水里還會繼續長,但持續長下去口感就會差很多,吃起來比較‘老’!崩畲鬆敻嬖V記者。
海帶捕撈的時候,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別的養殖戶這個時候都沒啥事了,海帶養殖戶卻要在最冷的時候每天出海撈海帶。
1月30日下午,記者跟著一艘漁船出海去體驗,海上寒氣逼人。
考慮到捕撈的成本,海帶放養的位置都不會離岸邊太遠,從岸邊坐著漁船,不到五分鐘就到了海帶養殖區域,這里有很多和籃球那么大的浮漂。
撈海帶時,李大爺拿起繩子,將上面的海帶摘下來,記者試了試海水的溫度,剛把手放進去,感覺還可以,但一會就覺得手上冰涼了。青島晶藍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的幾位員工也在撈海帶,他們手上都是厚厚的老繭,其中一個年齡稍長的員工說,“手上都裂了,就是在海上撈這些海帶弄裂的,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干這種活。”正是因為撈海帶的時候太冷了,之前一些養殖過海帶的人都放棄了,不愿再受這份罪。
本地海帶產量少市民買的海帶多數來自外地
“我自己養的這幾畝海帶,都是直接買給小販,賣不了多少錢!眲⒋鬆斦f起自己養殖的幾畝海帶,被幾個認識的商販買走了,剛開始的時候能賣到5元一斤,到后面就便宜了,最后就兩元一斤處理了。據劉大爺介紹,之前那些海帶養殖戶也是把海帶賣給小販,大家分散養殖,每家規模都不大。
在團島附近的農貿市場,不少水產品攤上擺著海帶,其中一位攤主告訴記者:“這些海帶都是從八號碼頭那邊運來的,那一帶有些海帶養殖戶,到了冬天,每天都會運海帶到碼頭上,基本不往別處運,拉到在團島附近的農貿市場就賣完了。”海帶賣的價格有高有低,但基本不會超過四元一斤,一位攤主告訴記者:“這可是真正青島產的海帶,就團島這兒有,別的地方賣的基本都是外地運過來的海帶,不如這里的新鮮,我們賣的海帶啥都沒加,自己回家洗一洗就能下鍋!
雖然在團島附近能買到青島本地產的海帶,但數量非常少,多數市民在商場和超市購買的海帶都是從外地運來的。據了解,山東省內生產海帶最多的地方是榮成,青島很多海帶也都是從榮成一帶運過來的,一位海帶批發商告訴記者,“主要是外地海帶產量比較大,雖然價格差不多,但本地養殖海帶的人太少了,根本沒有成規模的!备浇用駝⒋鬆斦f,和海參鮑魚相比,雖然海帶生長期較短,但售價實在太低,和外地海帶相比沒啥優勢,兩三元一斤,實在不賺錢,大家都是什么賺錢才養什么,雖然扇貝死亡率高,養殖風險大,但也比養殖海帶賺錢,時間一長就沒人養殖海帶了!
環境品種分析
什么樣的環境更適合海帶安家?
“當初我們推薦養殖戶去仰口灣一帶養殖海帶,因為那邊以往就是青島的海帶主產區,相比膠州灣環境更好一些!秉S海水產研究所的藻類研究室孫修濤教授告訴記者,“因為仰口灣一帶海水情況更加穩定,絕大多數情況下更適合高品質海帶的生長!
一位海帶養殖方面的專家告訴記者,膠州灣水質比仰口灣附近要差一些,到了冬季海帶生長的季節,會受到風力的影響,“海帶是很怕光的,風大時,海水會比較混濁,海帶吸收的陽光比較少,一旦風停了,海里的泥沙和雜物就沉下去了,這時候海帶就會受不了了,朝向陽光的一面就會出現潰爛,背光一側還照樣生長,很快海帶就會打卷,這也是在膠州灣養殖海帶最愁人的地方!
青島晶藍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在膠州灣和仰口灣都養殖了一部分海帶,但在膠州灣養殖的海帶要經常去看,防止打卷,1月30日,公司的負責人劉經理去拜訪李叢林大爺,他拿給李大爺幾個樣品,李大爺說已經有打卷的跡象了,并提醒負責管理海帶養殖的人將海帶放到更深的海水中來躲避陽光,“膠州灣的水質明顯不如仰口灣,我們在兩邊養殖了同品種海帶,膠州灣的海帶顏色深很多,口感差一些,因為水比較臟,海帶長得太快,不是好事。”
在仰口灣養殖海帶就省事多了,只要將海帶苗放到海里,基本就光等著收獲了,孫教授說,“仰口灣一帶海水基本沒有受到污染,不像膠州灣那么混濁,雖然海帶在比較臟的海水里長得更快,但還是在干凈海水里長出來的海帶品質更好一些。在仰口灣這邊養殖海帶 ,就不用考慮有沒有風了,海水很干凈,受風的影響很小!
新品種“黃金小海帶”價格高口感好賣得挺快
這次推廣養殖的品種是黃海水產研究所培育了多年的品種,名為“黃官1號”,對于新品種海帶 ,孫教授告訴記者:“這種海帶是專門針對青島地區的海域培育的,和以往的海帶相比 ,進行了多代的改良!痹谘隹跒,從海里打撈上來的海帶被裝進泡沫箱里,記者拎起來仔細看了看這種海帶,和以往偏深綠色甚至有些發黑的海帶相比 ,這種海帶顏色嫩黃,葉子也不是舒展的,比較薄,都是半卷曲的,放在光線好的地方,海帶透明度比較高。
這種新品種海帶 ,和以往大家常吃到的海帶有很大區別,“以往顏色偏綠甚至有些發黑的海帶,都比較硬,口感差一些,這是因為里面膠含量高,即便用熱水燙過或者煮熟了,還能聞到一股明顯的生海帶味兒,這種新海帶,更適合日常食用,口感好很多,營養價值差別不是特別大。”一位技術員告訴記者。
這種海帶被養殖者稱為“黃金小海帶”,因為這種海帶相比其他海帶,個頭偏小,長度一般不會超過一米,而且是金黃色的。因為青島本地沒有加工廠,撈上來的海帶沒法進行加工,就被直接裝進泡沫箱里。公司負責人劉經理介紹:“我們的新海帶一斤差不多10元,賣得非?,基本每天都得往市區送好幾趟!
讓公司無奈的是,雖然保證了新鮮,但沒法長時間保存,不冷藏只能在室溫放兩三天,“青島海帶養殖戶太少了,連海帶加工廠也沒了,現在海邊的沙灘不是風景區就是保護區,不能晾曬海帶 ,只能用這樣的方式銷售!
樹立品牌效應推動海帶養殖業發展
據了解,現在這種新品種海帶已經養殖了近百畝,王哥莊街道給準備了養殖區域,記者聯系王哥莊街道負責水產品養殖的工作人員了解到當地街道很想推廣海帶養殖,“我們這里有王哥莊大饅頭 ,大饅頭成了我們這里的特色農產品,現在我們很想推廣其他的特色產品,很多專家看好海帶的養殖!睋私猓m然當地養殖了不少海產品,但這些海產品算不上地方特色。
“無論是養魚、養蝦,還是養海參鮑魚,基本海濱城市都養,在青島很多地方都養 ,算不上地方特色!惫ぷ魅藛T介紹,“據我們了解,仰口灣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養殖海帶,大都養了做飼料用,真正養了供應消費市場的太難見到了!
據了解,青島晶藍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已經申請了“仰口灣”商標,準備把仰口灣的海帶做成統一品牌,“我們也在學習,這里很適合養殖海帶 ,而且以前有不少人養殖過,只要能賺錢,很多養殖戶還是愿意參與的,當地部門也協助我們推廣,以往賣不上價錢就是因為沒有統一的品牌,也沒整合到一起,都是散戶養殖各自賣,品質和數量都保證不了。”
說起海帶,不少養殖戶都稱絕對環保,一位海帶養殖的技術人員說,“在海里養殖海帶,沒辦法施肥,沒辦法用農藥,完全靠它自己生長,以前我們還會用塑料袋裝點尿素給海帶催苗,現在什么也不用,海帶基本不會生病,都是純天然的!
記者手記
海里不能只養魚蝦,也得“種草”
“現在很多海域因為常年只養魚蝦和貝類,導致海水中許多菌類超標嚴重,近幾年最明顯的就是扇貝,死亡率非常高,這在以往是很難想象的!秉S海水產研究所的孫修濤教授感慨,養殖戶蜂擁而上搞魚蝦和貝類養殖,海水中嚴重缺乏藻類等生物,讓海水環境失去了平衡,“海水中適當養殖海帶,一方面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分解海水中的一些雜物,另一方面也能供應當地市場,現在提倡藍色經濟,就應該提倡海洋養殖業的平衡發展,不能說養殖哪個賺錢全都去養!
曾經青島也是海帶的主產地,如今卻難覓海帶的蹤跡,海邊的各種開發讓一切都成了被保護資源,不再有海灘可以晾曬海帶,隨著海帶養殖業的衰敗,相關加工廠也沒了蹤影,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是海洋環境的失衡——只養殖賺錢的海產品,不考慮整體的海洋環境。不少養殖戶感慨,如今一些貝類發病越來越頻繁,只能靠增加用藥來維持,海里只養魚不“種草”,長此以往難免會失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