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水母網2月24日訊,昨日,萊州三山島港分外熱鬧,碼頭上,養殖戶正“藏”在船里給自家漁船釘木板、刷油漆,為節后第一網做準備;海上,部分漁船已陸續出海捕撈作業,一船船梭魚、桃花蝦成“搶手貨”。不光三山島碼頭如此,海廟港、朱旺港、虎頭崖新港等地的部分漁船也紛紛鳴響汽笛,開足馬力,將漁網撒向蔚藍的大海。
隨著天氣轉暖,海陽、萊陽海域海冰已完全消融,萊州灣海域、芝罘島西口漁港及養馬島附近海域海冰基本融化,不少漁民開始出海打魚。邊防民警提醒,部分海域海上有浮冰和冰排,出海作業漁船要注意安全。
傍晚5點,任潘忠開著100多馬力的漁船從虎頭崖港出海了。去年海冰提前到來,讓他少了出海的機會,他終于等到了大干一場的時候。第二天早晨7點左右船靠岸了,收獲了100多斤梭魚還有桃花蝦。任潘忠滿臉笑容:“梭魚一斤十幾塊,桃花蝦也是。”
雖然冰已融化,但仍有不少漁民并不急著出海。“等再暖和點,修完船再出海。”一位正在修補漁船的漁民告訴記者,海冰化開后,船上的裂縫就顯露出來了,喜歡啃食木板的“海蛆”也藏身其中,出海前要保養一下,把船底的臟東西清理干凈,把凍裂的地方抹上桐油灰。
漁船受損,養殖物很受傷
兩個月前,記者到萊州海廟港時,百余艘漁船被冰封在港內。為搶收扇貝,50馬力的機帆漁船在一眼望不到頭的冰窟窿里掙扎著靠岸。如今,記者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海冰基本消除,海面上波光粼粼,港北泊船港灣的余冰基本融化,漁船迎著海風出發了。
與萊州灣海冰融化情況不同,養馬島附近海域大部分海冰雖已融化,但中心漁港碼頭一帶仍有浮冰。由于天氣轉冷,養殖池的浮冰又有重新結冰的趨勢。目前,萊州灣海區浮冰最大外緣線小于5海里,一般冰厚5厘米左右。邊防民警提醒,部分海域海上有浮冰和冰排,會給作業漁船帶來危險,希望漁民等到海冰完全融化后再出海。
冰化了,漁船、近海養殖還好嗎?在萊州虎頭崖港幾條漁船上,邊防民警和船主正在精心檢查,做出海前的最后準備:給漁船刷新漆,釘木板。邊防民警告訴記者,去年結冰早,漁民扇貝收得早,對漁船影響不是很大,但仍有15%的漁船因海冰造成船體凍裂、漲裂。
不僅出海捕魚的船舶,近海養殖也受到影響。去年海冰提早了約20天,養馬島轄區千余畝養殖池有九成受災,養殖池內蝦蟹的死亡率初步估計約20%,海參受損情況由于暫未收獲尚不明朗。“我的養殖池死了3000多斤海參。”任潘忠告訴記者,受海冰影響的約占5%左右。
養殖池薄冰不可忽視
“目前海冰消融時,漁民面臨的安全風險可能更大。”專家稱,海冰融合可能形成海上浮冰和冰排,在風和海流的推動下,不僅會對海上平臺、管道等造成破壞,還會嚴重影響小型船舶的安全。
由于近日氣溫下降,碼頭附近的養殖池凍上了一層薄冰。專家提醒說,水面上結冰以后,會形成一種有毒的藻類,叫甲藻,海參食用以后容易死亡。同時,甲藻還能釋放毒素,養殖戶要注意把養殖池里的水全部排出去,殺毒后全部換水。
另外,專家提醒說,海水結冰融化后形成淡水,令海水淡化,鹽度突變會讓冰點更低,會造成很多養殖產品死亡。
目前,邊防民警已經提前做好準備,“有二十幾處養殖池冰情比較嚴重,大約有660畝,這幾天我們會和他們一起往養殖池內撒鹽,使海冰融化。”養馬島邊防派出所民警劉金強說,對尚未融化的海冰或重新結冰的養殖池,他們會定期組織官兵到轄區養殖池進行人工破冰,盡量避免在融冰期對水產品造成損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