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1日從寧夏農牧廳漁業局了解到,我區稻田培育扣蟹取得重大突破,全區稻田養扣蟹面積已達到2.5萬畝,畝產20公斤以上,最高的達到75公斤。“與外調蟹種相比,我區自主培育的蟹種適應性更強,成活率更高”,自治區農牧廳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區稻田養蟹從2009年開始起步,最初僅有1000畝,經過4年的發展,到目前,全區稻田養蟹面積已發展到13.7萬畝。2012年底,全區“蟹田稻”實現總產量8442萬公斤,“稻田蟹”總產量249.7萬公斤,稻、蟹總產值達到4.2億元。但長期以來,我區稻田養蟹的蟹種主要靠從遼寧、江蘇等地引進,蟹種成本高、成活率低。對此,我區2011年以來開始嘗試在稻田培育扣蟹,最終獲得成功。專家介紹,經實養實測,與常規單種水稻相比,發展稻田養蟹畝凈增效益可達到1010.1元。目前,我區稻田養蟹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有明顯提高,到2012年底全區共有46個專業組織、5家龍頭企業加入了稻田養蟹,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稻田養蟹基地77個、1000畝以上的47個、1萬畝以上3個,安裝高清電子監控設備36處、太陽能殺蟲燈70個,基本上實現了基地化、規模化、組織化、科技化發展。
“隨著稻田養蟹的迅速發展,我區稻田綜合種養內容也明顯豐富,目前已出現了稻田養魚、稻田養鴨和稻田排水溝養魚并開展休閑垂釣等新模式,為我區高效農業發展探索出了新途徑,為農民增收拓展了新渠道”,自治區農牧廳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