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中國網3月6日訊,河豚是原產長江中下游的名優經濟魚類品種,該魚肉質細嫩,味道極為鮮美,與鰣魚、刀魚并稱為“長江三鮮”,得到廣大消費者推崇。
2000年以來,在市場需求和經濟利益驅動下,河豚魚被一些企業從長江三角洲引進到廣東省珠三角塘魚主產區試養,并獲得成功,成為廣東省名特優水產養殖品種。作為河豚魚的主產區,養殖區域主要分布在中山坦洲、佛山順德、江門新會、珠海斗門等地。目前,廣東海豚養殖面積近4萬畝,到2013年,產值達15億元。
河豚魚價格起起伏伏,讓不少河豚養殖戶心驚不已
2008年年底,當時國內河豚行情連續幾年低迷,導致大批養殖戶棄養。但國內部分地區放寬河豚禁食令,消費需求擴大,令河豚一時間供不應求。因此連續三年河豚魚養殖面積不斷擴大。直到2011年,廣東省河豚養殖面積逐漸穩定在4萬畝。
據業內人士介紹,2008~2009年底,河豚塘頭收購價格為10~13元/斤;2010年年初開始逐漸上漲,2010年年底價格最高時達46~48元/斤,此后長時間保持在35~40元/斤,一直到2011年年中收購價格都較高;2011年底價格開始下跌,最低為13元/斤左右;2012年3~5月份的出魚高峰期價格17~18元/斤,直到2012年底價格才有上漲的勢頭,特別是12月最后一兩周,廣東省河豚價格上漲了近5元一斤。
價格的上下波動導致養殖戶頻繁進出河豚業,對市場沖擊較大
2009年開始河豚出貨量不斷增加,說明消費市場在不斷擴大。而大批養殖戶跟風養殖,難以保證河豚出貨量,限制了市場的擴增。一位河豚魚中間商黃老板表示,2010年年初河豚價格開始上漲,當年年頭投河豚苗的養殖戶很多,持續的高價讓養殖戶狠賺了一筆,于是2011年吸引了大量的養殖戶投苗養殖河豚,2011年的投苗量是最大的,2011年底價格下跌后,2012年年頭投苗的養殖戶就少了一半多。
河豚魚價格起伏暴露出背后的問題
針對近年來河豚魚價格的起伏,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原因還是信息不靈通,盲目跟風養殖。市場潛力雖然大,但是市場接納量是逐漸增大的,養殖戶的瞬間猛增,消費市場一時消化不了,價格出現周期性下跌是必然的。
此外,養殖戶們表示,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河豚養殖戶比較多且比較分散,養殖面積小,不成規模,信息溝通不便,因此很大程度上影響河豚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希望政府能關注河豚產業規范化,完善產業生產、流通、消費這一鏈條。
據悉,廣東省河豚產量占全國70%,這與廣東省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環境有關。據江蘇河豚收購商朱老板介紹,江蘇市場目前對河豚的需求量增加很快,而江蘇本地已基本沒有成魚可以上市,現在都要靠廣東供貨,目前廣東是國內主要的出貨市場,國內一些省份的河豚魚需求主要依靠進貨來支撐。隨著河豚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廣東省河豚養殖業將大有作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