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如今的酒家、飯店的餐桌上,總少不了一道菜——蝦,如基圍蝦、麻蝦、沙蝦等等。然而,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員胡超群告訴記者:“其實,這些蝦中有90%都是凡納濱對蝦,俗稱南美白對蝦。因為這種蝦的產量大,而且體色、形態和大小與我國沿海分布的多種對蝦非常相似,一些酒家為了迎合消費者,便使用了老百姓熟悉的基圍蝦、麻蝦、沙蝦等名字,而很少用它的學名——凡納濱對蝦,或俗名——南美白對蝦。”
據了解,凡納濱對蝦原產于南美洲,但如今已是我國和世界第一大養殖對蝦種類,對滿足人們優質蛋白食品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國凡納濱對蝦養殖的背景卻鮮為人知: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對蝦養殖產業主要集中在北方的黃渤海沿岸,南海沿岸的華南地區產量很少。
1993年,我國養殖的中國明對蝦和斑節對蝦遭受了暴發性流行病毒病的危害,養殖產量銳減。發展病害防治技術和尋找新的養殖對蝦品種迫在眉睫。
有感于此,胡超群團隊根據國家發展需求,一方面大力發展對蝦病害綜合防治技術,另一方面大力創新凡納濱對蝦的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為恢復我國對蝦養殖產業尋找新的科技突破。
該團隊1997年從美國首次將凡納濱對蝦引進到華南。但如何使之適應本地的氣候、環境,并解決大規模生產的技術難題?
胡超群團隊為此進行了反復的攻關。經不懈探索,該團隊“對蝦病害綜合防治研究及過濾海水防病養蝦系統的建立與應用”2000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凡納濱對蝦引種、育苗、養殖技術研究與應用”200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近日,該團隊的相關成果又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兩會期間,胡超群接受了《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談起凡納濱對蝦,他興奮地表示:現今,我國凡納濱對蝦養殖年產量130萬噸,占全國養殖對蝦總產量近90%,年產值逾500億元。中國凡納濱對蝦養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也深刻改變了世界對蝦養殖生產格局,凡納濱對蝦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養殖蝦種,占世界養殖蝦總產量的70%,其中,中國的養殖產量超過50%,中國凡納濱對蝦的養殖規模、產量和產業技術水平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技術與產業合作,才能迸發光彩。為此,胡超群團隊攜手廣東的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有限公司、湛江市東海島東方實業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一起推動產業發展,共創輝煌。
例如,與南海海洋所合作的廣東粵海飼料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參與項目良種制種、擴繁和營養飼料技術的研發,并進行生產和推廣應用,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優秀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農業龍頭企業和中國對蝦種苗20強供應基地之一。聯手南海海洋所之后,該企業2009~2011年新增產值46.3億元,推廣養殖面積46萬畝,產生社會經濟效益92億元。
有關科學家不無興奮地告訴記者,胡超群等人的這項工作對廣東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推動實施《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意義重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