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提供資料顯示,浙江省發展觀賞魚產業的實踐證明,這一新興朝陽產業正滲入到家庭裝飾、環境美化、修身養性、魚療健身、專業競技、科普文化等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觀賞魚產業是指以觀賞性水生動植物生產為基礎,集觀賞魚養殖、觀賞魚飼料、水族器材、觀賞魚銷售、觀賞魚文化等要素為一體的新興產業。在越來越講究生活質量與情趣的今天,飼養觀賞魚已成為人們健康的休閑生活內容之一。
實踐表明,觀賞魚產業的發展具有五大獨特的優點:
一、產業鏈延伸較廣。它除了觀賞魚養殖業內部高度關聯的種苗、飼料及漁藥等產業外,還與水族器材、娛樂競技、文化鑒賞、休閑養身等外部產業密切相關。廣泛的產業關聯性,使之較傳統的水產養殖業輻射面更廣。研究表明:觀賞魚養殖業直接帶動10個大類、10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1名從事觀賞魚養殖的農民可創造5個相關產業的就業崗位;1萬元觀賞魚養殖產值直接衍生出4萬元相關產業產值。
二、產品附加值較高。同食用水產品相比,觀賞魚更注重色、形、態等個體特征,對觀賞魚的價值評估也往往更相似于名貴貓、狗等寵物產品。因此,觀賞魚的價格不僅與一般食用魚的價格差異很大,而且觀賞魚間的價格差也很大,產品附加值高。
三、生產要素集約性較強。由于觀賞魚是經高度馴化家養的品種,與傳統的水產養殖業相比,其對養殖設施條件、技術、勞動力有更高的要求,是典型的融生物技術和工廠化精細管理為一體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四、單位面積產出較高。觀賞魚養殖單位水體的產出明顯高于其他水產品和農產品的種養生產,養殖效益好。
五、產業運營模式較多。觀賞魚的特點導致了它的產業運營模式完全不同于傳統的商品魚生產,它需要整合技術、環境、文化等多重要素,集中體現在從傳統的產品營銷轉變到文化營銷、批發市場、零售的花鳥市場、專業會展銷售、民間自發的比試交流銷售、網上直銷等等,幾乎囊括了各種銷售模式。
目前,浙江省的觀賞魚還處于產業化運營的初級階段,呈現出起步低、規模小、增長快的特點。全省觀賞魚養殖品種近300種,生產量約2.3億尾,養殖面積達6000畝,產值超過2億元;平均畝產值達3萬元,畝利潤達1.5萬元。
近年來,浙江省的金魚養殖與銷售變化平穩,其他觀賞魚品種的生產與銷售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浙江省生產的觀賞魚省內銷售占70%,省外銷售占20%,出口占10%,整個產業的年貿易額超過10億元。另外,全省直接從事觀賞魚產業的人員約有2萬人。全省規模化的觀賞魚養殖廠約有150家,從事相關水族器材、專用飼料等生產的廠家有100多家。
據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介紹,今后觀賞魚產業的發展重點有四個:一是對優勢品種進行培育,按照普及大眾品種,推廣特色名品,培育頂級精品的梯級發展戰略,重點扶持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奇、特產品研發;二是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建設,結合現代設施漁業建設,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引進優良品種和現代先進技術,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力爭經過5年的發展,養殖規模擴大10倍;三是進行市場平臺建設,建立綜合性、國際化的專業市場,大力發展觀賞魚行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培育觀賞魚專業網站,鼓勵和扶持與養殖戶直接掛鉤的觀賞魚水族連鎖專賣服務店建設;四是積極支持和鼓勵與觀賞魚養殖業直接相關的水族器材、專用飼料等產業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