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4月23日下午3時許,由東沙、西沙、竹根沙、蔣家沙等海區返港的上百艘捕鰻漁船,依次駛入東臺市弶港鎮港灣。翹首張望的漁姑漁婦們麻利地登上自家漁船,將暫養在氧氣塑料袋里的白仔鰻提上堤岸。“我家船頭捕獲了900多尾白仔鰻!”“我家捕到了2000多尾!”漁姑漁婦們在互通各家船頭捕鰻數目中分享著又一個好年景的喜悅。
享有“鰻苗魚都”美譽的東臺海域是太平洋邊緣海水域面積最大的優質鰻種漁場,正常年景的捕撈上市量約占整個亞洲臨海國家捕撈上市總量的三分之一。這片海域春季鰻汛的收成直接影響到我國養鰻業的興衰以及出口創匯的規模。
蘇東臺漁11038號漁船船老大王四宏告訴記者,今年回歸北上的白仔鰻到達東臺海域比往年推遲了40多天,但從3月下旬開始,已持續旺發了一個月時間。在兩個大汛期和兩個小汛期,堅持后期作業的漁船大多捕獲了上萬尾鰻苗,產值大多在8萬元上下,不少捕鰻“狀元船”的產值已超過10萬元。
截至4月23日,東臺市絨天、華泰、閩東等10多家養殖公司已成功培育出優質黑仔鰻1000多萬尾,陸續空運到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養鰻企業,大大緩解了這些規格成鰻養殖出口創匯企業所需鰻種缺口較大的矛盾。
南方漁網編輯:張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