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白蕉海鱸遭遇銷售寒冬!記者昨日從斗門海洋漁業部門了解到,當前白蕉海鱸的出塘價跌至5 .1元/斤,而成本價卻要8元/斤,幾乎銷售一斤魚就要虧2 .9元。養殖面積過大、養殖成本增加、深加工企業缺乏、銷售渠道有限,這些問題再次擺在養殖戶和政府有關部門的眼前。目前,白蕉海鱸總是擺脫不了每兩年一輪回的低價“宿命”。
困難景象遍布鄉村
在白蕉鎮東圍村,養殖戶梁培協一臉愁苦,她養殖的20畝白蕉海鱸已經長成,但眼下的塘邊收購價卻只有5元多。
“賣一斤就要虧兩塊錢,怎么賣得出手?”梁培協說,去年她通過市婦聯申請到了10萬元的農村婦女小額免息貸款,本打算憑著這筆資金可以致富,然而,如今的市場行情卻讓她感覺沒了希望。
與梁培協同樣感到無助的養殖戶遍布白蕉鎮東南部的所有農村。這些村莊歷來是白蕉海鱸養殖的核心地區,近幾年憑借白蕉海鱸成為珠海首個國家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不少養殖戶都賺了錢,而魚塘的承包價也從早年的1000元/畝升至現如今的5000元/畝,加上飼料、人工等成本的增加,往年一斤魚約6元的養殖成本,如今也飆到了8元/斤。
婦聯發起“團購”
如今,梁培協左右為難,賣魚肯定虧;不賣,每天投入的飼料和電費都很高,而且魚都長大了,也不可能在那么高的密度下生存。這幾天,市婦聯發起了“團購”白蕉海鱸的活動,希望市民能以高于成本價的價格來購買,以幫助養殖戶走出困境,不過對于那么大批的魚來說,“團購”的力量太有限。
養殖面積擴大過快
斗門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朱建洪認為,當前是白蕉海鱸養殖戶“最艱難的日子”,雖然早些年也出現過白蕉海鱸收購價低至4元的情況,但那時各種成本也低,算起來養殖戶虧得不算太嚴重,跟現在的情況有很大不同。
朱建洪認為,當前白蕉海鱸價低的主要原因是養殖面積較去年增加了兩三千畝,使得養殖面積擴大到近20萬畝,按每畝一年產量4.5噸來計算,增加的產量也至少有9000噸,在產量增加的情況下,銷售渠道卻沒有增加,導致供大于求,此外,春節過后各類魚的收購價都有所下跌,白蕉海鱸雖然名聲在外,但也被波及到。
據了解,去年斗門農漁部門組成促銷工作小組曾前往山東、東北、長沙、武漢、廣西等海鱸主銷區調研,組織推介,已取得一定效果,不過,據多位流通大戶介紹,各地水產市場均存在一定的壟斷、排外情況,白蕉海鱸的銷售網絡很難打開,這個問題恐是最難解決的。
延伸
賺時買豪車 跌時連年跌
白蕉海鱸在斗門的養殖歷史不過30年左右,早年養殖面積小,有一批養殖戶賺到了錢。特別是在成為國家級“地標”產品后,養殖大村昭信村更是大賺,當年就有村民一氣買下雷克薩斯、奧迪兩輛豪車,其他購買各類豪車和蓋起樓房的村民更是多達數百人。不過,此后白蕉海鱸價格時高時低,高時每斤可賣到15元。
“養殖規模不能說大,主要是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產業。”斗門區農業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說,比如深加工企業寥寥無幾,對于白蕉海鱸的就地消化能力還不足,使得魚只能以冰鮮的形式銷往各地,附加值低,議價能力也弱,導致白蕉海鱸始終不能有一個穩定的價格。每兩年一次低價的“宿命”無法轉變,如今甚至每年都會有價格很低的情況。他建議說,應該像陽澄湖大閘蟹一樣,打造出品牌,做好深加工,建立好銷售網絡,白蕉海鱸的價低問題就好解決了。
斗門水產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黃錦忠建議政府加強引導,控制白蕉海鱸養殖面積的同時,也呼吁政府部門進一步打開市場,引進更多的深加工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