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最近這段時間,福建羅源供電公司春耕服務隊一直在田間地頭忙碌著。近日,我跟隨他們來到松山鎮的上杭村。
村道兩側,連片的蝦塘蔚為壯觀,增氧機的水輪激起陣陣水花。上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因為種植水稻收益不高,很多田地都撂荒了。上杭村靠近羅源灣,有村民就謀劃發展水產養殖,如今,2萬余畝蝦塘成為300多戶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收益好的年成,每畝蝦塘能凈賺1萬多元。
隊員們和養殖戶都很熟悉,打起招呼,詢問今年的收成。簡短寒暄后,他們便拿出工器具,檢查線路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增氧機、電泵等用電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忙活完,隊員們又給養殖戶發放安全用電指南,說明安全用電注意事項。
“養蝦尤其要注意水溫和供氧,從育苗到養殖,全過程都離不開電。”養殖大戶歐登芳告訴我:“供電公司設了
"農漁專線
",可幫我們解決了不少用電難題!”為保障養殖用電,羅源供電公司定期組織對農用供電線路及設備進行全面體檢;開辟綠色通道,簡化農漁用戶新裝增容手續。
“我們村的環境,很多外村人都羨慕。”上杭村村委會主任歐俊傳自豪地說。行走在村道上,村民住房規劃有序,街道干凈整潔,各家各戶出線井井有條。歐俊傳說,現在村里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彩電、冰箱和洗衣機,買車的也有20多戶。
“以前家用電器一多就容易跳閘,許多寶貝都只能干看著。如今,停電成了稀罕事兒,供電公司的人時不時來給俺們瞧瞧線路,用電放心著呢!現在大家就想著如何豐富文化生活。”退休教師游培智告訴我,現在村里組織了老人會,村民還自發籌建了蓊林文化宮,每周都會放電影、唱閩劇。現在的上杭村,一到晚上,燈火通明,村民成群結隊來到文化宮,聊天,跳舞,唱戲,日子越過越美!
我們了解到,羅源供電公司將加快農網改造升級工程進度,助力新農村經濟增長,為全縣40個專業村提供堅強電力保障,推進全縣“一村一品”建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