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提到撈海參,漁民們自然想到的是“水鬼”,而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一家養殖公司購買了一臺“潛艇”,或許將改變這種單一的作業方式。這種海參采集器可以下潛到海里,將海參吸附到收集倉中,大大降低了作業風險,并且可以24小時作業。不過,受大風天氣影響,原本8日準備下海捕撈海參的計劃被迫推遲。
4月8日,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大趙家村海邊的風很大,幾位漁民正齊力掀起一條漁船,準備給漁船上漆。海邊還有三個人,地上擺著一堆器械,他們正望著海里一個“大怪物”出神。
這個在海里露出腦袋的“大怪物”就是民間發明家張五一發明的“潛艇”。長4.5米,高1.6米,重4噸,可以下潛30-50米。
據介紹,這是山東省煙臺市開發區一家養殖公司向張五一訂購的海參采集器,機器是在湖北制造完成的。5月份到了春季海參的捕撈季節,大量的人工費用讓海參養殖戶有些吃不消。為了實現海參采集機械化,減少人力投入,才訂購了這臺機器。
張五一說,這臺機器的制造原理是潛水艇的下沉上浮,實際上就是一個捕撈機器!斑@臺機器還沒有真正進行過海參采集!睆埼逡徽f,自從來到煙臺,風浪比較大,一直在適應海邊的環境,一旦天氣晴好,就將進行調試使用。
這臺機器到底怎樣捕撈海參呢?記者觀察發現,除了中間一個大肚子,這個機器底部還有4條腿,腿上安裝有攝像頭,另一個重要部件是長長的“機械臂”。機器周圍是電纜,這些電纜與操作平臺相連,有一臺電腦可以看到海底的情況。
“當發現海參的時候,操作機械臂靠近海參,機械臂上的吸管,會將海參吸附到長管中,進入收集倉。”張五一介紹,這個收集倉能夠盛裝700公斤海參。
“本來想趁今天展示一下,沒想到風太大沒法干活。”張五一說,由于還沒有真正下水捕撈,張五一無法估計出這臺“潛艇”的工作效率。但是,相比傳統的人工捕撈,這臺機器可以24小時作業,并且大大降低了捕撈的風險。如果通過調試,工作效率良好,將為養殖戶降低養殖成本。
頭條延伸
機器造價30萬 捕撈量暫時未知
對于自己下崗工人的身份,張五一毫不避諱。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一位從事發明創造的“貴人”,開始對潛艇感興趣。通過向他人請教和閱讀相關資料,他和一隊人馬制造出了能采集海參的“潛艇”。
“這個機器的造價是30萬元,為了搞這方面的創造,已經背負了兩三百萬的債務!睆埼逡徽f,但他沒有打算停下來,海參采集器遲早會進入市場,就像小麥收割機一樣。
這個海參采集機器,是否能取代“水鬼”?隨著煙臺海參養殖業的發展,從事海參捕撈工作的“水鬼”薪酬越來越高。一般一天的捕撈量在七八百斤,薪酬在一兩千元左右。
張五一說,在媒體的大量報道下,不少企業對他的發明感興趣,但是常常咨詢了半天,就沒了下文。他認為,這個機器沒有一個明確的捕撈量,造價又很貴,投入啥時候收回是一個未知數,這也是不少企業不敢輕易購買使用的原因。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