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與上海市民闊別多年的松江四鰓鱸魚,不日有望游回上海市民餐桌。日前,記者在海安中洋集團長江珍稀魚類繁養殖基地看到,大群仔魚在池中歡快地游著,而75克左右的成魚則靜悄悄地“潛伏”在水池中特意安放的瓦片下。中洋集團總裁錢曉明告訴記者:松江四鰓鱸魚的人工大批量繁養殖獲得重大突破,又一種長江珍稀魚類可以摘掉“瀕危”的帽子。
“種群北移”,野生魚種來自長江以北
松江四鰓鱸魚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唯一的四鰓魚類,而且是底棲性魚類中唯一的洄游性魚類,名列“中國四大淡水名魚”之首。因其肉質鮮美,在歷史上留下了文人墨客大量的詩句。陸游在《初冬絕句》中寫道:“鱸肥菰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例緣鄉味憶還鄉”,蘇軾在《送呂昌朝知嘉州》中也有“得句會應緣竹鶴,思歸寧復為莼鱸”的佳句。而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則將其寫入《本草綱目》:“松江四鰓鱸,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益肝腎,治水氣,安胎補中,多食宜人。”這使得松江四鰓鱸魚成為明清時的貢品,而松江當地秀野橋下的四鰓鱸魚,更成為松江四鰓鱸的代表,有“鱸魚四鰓,獨占松江一府,何處佳肴堪與比”之說流傳至今。
中洋養殖基地副經理秦桂祥為記者解釋道,由于生存環境的變化,魚類確實會出現“遷移現象”,從生態環境不適合生存的江河向生態環境較適宜生存的江河轉移,就如陸上動物因干旱向水草豐美的地域遷徙一樣。松江四鰓鱸魚原本就生活在錢塘江口以北的長三角沿海水域。原來在長江口洄游的松江四鰓鱸魚,在上個世紀末向北實現了“種群遷移”。
雖然海洋生存階段區域大致未變,但洄游路線因為長江流域的污染而發生北移。目前,中洋引進的四鰓鱸魚野生魚種,來自長三角以北的水域。
孵化周期長,繁育養殖難度大
前些年,媒體就曾報道過松江四鰓鱸魚人工繁育成功的消息,但大批量的人工繁養殖仍未獲突破。秦桂祥告訴記者,如果無法實現大批量的人工繁養殖,瀕危魚類仍難逃“瀕危”甚至滅絕的命運。
為了突破這一技術難關,中洋集團3年來投入了數百萬元科研經費,對松江四鰓鱸魚的生活習性、生態習性、生理特征、生長發育規律、魚病防控、養殖模式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摸索出了從繁育到養殖的全套工藝及核心技術。
松江四鰓鱸魚的大批量繁育養殖難在哪里?秦桂祥告訴記者,松江四鰓鱸魚為一年生魚種,也就是它的壽命通常只有一年。每年秋季,它從東海洄游進長江,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到3月初進入產卵期。交配時,雄魚負責營造“巢穴”,吸引雌魚與其交配。在此過程中,雄魚之間為爭奪雌性配偶,甚至會像陸生動物一樣發生爭斗。而其“巢穴”為散落江底、河底的瓦片、樹枝、石塊等物構成,特定的“穴居”空間不僅提高了魚卵的受精率,而且使松江四鰓鱸魚得以躲避江河水體里上、中層較大型魚類的侵害,并使其覓食小魚小蝦時更具隱蔽性和突然性。
松江四鰓鱸魚由于自身魚體較小,一次排卵量不到1000個,大大低于河豚魚一次排卵20萬粒和刀魚一次排卵14萬-17萬顆的數量。而且其受精卵的孵化期長達24天,其他魚類受精卵孵化破膜的時間通常為一周左右,超過10天就被認為是“死卵”。排卵量少而孵化期長,這些都為松江四鰓鱸魚的“傳宗接代”增加了難度。破膜而出的魚苗可自行覓食水體中的浮游生物,一個月左右可長成具有成魚的花紋、體形和主動捕食能力的幼魚,其時為4月份左右,江河水溫回暖到18攝氏度左右,餌料和小魚小蝦較為豐富,使其得以快速生長。夏天到來以后,松江四鰓鱸魚游向大海,生活在離海岸不太遠的鹽度為35度的淺海區,進一步發育成熟,直到秋天再洄游進長江。在每年春節后交配產卵,完成其生命歷程。
海安瀕海,地下水偏堿性,正適合養殖在堿性水生活的松江四鰓鱸魚。而中洋集團要突破松江四鰓鱸魚大批量繁育養殖的“瓶頸”,還必須從人工培育浮游生物開始,到成魚每天享用的活魚活蝦,以解決其生長進程中不同年齡段的食料,這一研發過程艱巨,而養殖成本高昂。但松江四鰓鱸魚沒有肌間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小魚刺”),又以活魚活蝦為食,因此肉質鮮美少刺,大概是它數百年來為文人墨客贊譽的原因吧。
“開發式保護”,守護長江物種多元化
中洋集團在研發長江珍稀魚類繁養殖的過程中,還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生命現象。如:松江四鰓鱸魚的成魚長度通常為12-14厘米,重50克-75克,而河豚魚的成年魚體要比它大10倍左右;但松江四鰓鱸魚排出的魚卵要比河豚魚魚卵大10倍左右,這“幼年”和“成年”的巨大反差說明了什么?還有,中洋集團已經初步實現了長江刀魚的人工批量繁育,但他們發現:人工繁育的子三代刀魚,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鮮美度,而口感和鮮美度的提升是永無止境的。
錢曉明總裁告訴記者,這些將是他們進一步科研攻關的內容。25年前,中洋集團起步從事養殖業僅僅是為了掙錢;后來開始人工繁養殖河豚魚是為了找到贏利點,實現企業快速發展;再后來,規模為全國第一的長江珍稀魚類繁養殖基地,已經實現了批量化人工繁養殖中華鱘、揚子鱷、娃娃魚、胭脂魚、刀魚、鰣魚、松江四鰓鱸魚等長江八大珍稀魚類,探索了現代農業發展的道路。而如今,中洋集團更多的是一種物種保護的自覺,要擔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中洋集團走的“開發式保護”道路,是讓企業在“研究式保護”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運作,讓企業有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