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泰國對蝦首席Dr. Chalor談蝦病
EMS、白便綜合癥,Chalor怎么看這些對對蝦產業造成嚴重困擾的疾病?
聽譯/ 拜耳(四川)動物保健有限公司 劉濤

Charlor(左)和本文作者劉濤
3月18日應Dr. Chalor的邀請,我們前往泰國農業大學水產學院進行參觀訪問。期間,我們就水產學院的主要職責,實驗室的人員配備,學科配備以及目前對下產業的一些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隨后參觀了實驗基地并細致的了解正在研究的項目的進展情況。以下針對訪談的全部內容進行匯總,希望對中國的對下養殖從業者有所啟示。

Chalor是泰國對蝦研究的頂尖專家,獲得了非常多榮譽
教授首先介紹了水產學院的主要職責:
第一:針對某些對對蝦養殖行業有破壞性或者潛在破壞性的疾病進行防治和治療研究,包括目前的EMS(對蝦早期死亡綜合癥),白便綜合癥,白斑病毒病等。
第二:針對各種變化的因素研究對蝦養殖的規律,對新的技術和科學進展進行評估,對泰國農業部允許使用的產品進行應用性的評估,總結出適合養殖戶操作的流程和管理方式,或者針對將來可能出現的變化給出自己研究室的建議給到農業部的相關管理機構。
第三:泰國90%的對蝦養殖都針對出口,學院根據購買國家的特殊要求和出口標準發現泰國養殖業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可行性的意見。
Chalor還強調他的實驗中心所從事的研究和成果唯一的標準就是看是否能應用于對蝦產品的各個環節,他不太在意發表SCI的文章或者影響因子有多大的國際性的文章,和泰國其他的研究單位為了晉升或者爭取研究基金而只關注于文章的發表數量,他還開玩笑說,他對引起蝦的游泳足變紅還是變白是由哪個基因引起的一點都不感興趣,只會對游泳足顏色變化是否會引起蝦的生長有什么意思感興趣。
EMS是否由病毒引起?
劉濤:根據您在VIV上的演講,我總結了其中的一個觀點發表了微博:Dr. Chalor傾向于認為EMS不具備可傳染性,并且不是由病毒,寄生蟲或者飼料因素引起的。而中國國內的某些人認為Dr.Lightner 認為EMS有可能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并且有人說現在兩個最著名的科學家意見不同,爭執不下,您怎么看?
Chalor:不,不能這么說我們兩個意見不一。其實我們經常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和合作。最近 Dr. Lightner在一次(上周)研討會上說,截至到目前,把從中國,越南,泰國等國家發生EMS的病蝦材料去感染實驗室的健康對蝦,都沒有能使健康蝦感染EMS。但是lightner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在越南的一些區域,他們在EMS病蝦體內分離出了一些細菌,但是還在研究當中,看是否就是這些細菌導致了EMS。
備注:Dr. Chalor個人還是堅持認為EMS不可能是由病毒導致的,他的中心在1年多前就開始將病蝦去感染健康蝦,甚至用病蝦的肝胰臟的混懸液注射給健康蝦,也不能導致健康蝦發病。但是,他在很多場合和媒體提出了另外一個質疑:為什么在泰國或者其他地方的病蝦的肝胰臟內有大量的細菌存在?這些細菌又是從何而來的呢?他的解釋是在育苗階段,很多育苗企業在苗室大量的使用微生物產酸來控制幼體和仔蝦的弧菌感染。這樣雖然控制了弧菌,但是育苗池中的pH太低,蝦苗的蛻殼頻率大大增加,肝胰臟中也保留了大量的細菌,處于一種亞健康的狀態。這種蝦苗進入大池進行養殖后,如果管理方面太過于激進(比如密度更高,投料更多,過量使用微生物降低pH等)就很容易開始EMS,但也有管理適度的農戶,雖然用了同樣的蝦苗,但死亡往往從40天左右才開始。教授實驗室從泰國的2個區域,越南,馬來西亞,中國的一些農戶的調查都發現激進管理方式所產生的EMS現象。那些養殖戶不但使用某大公司A的蝦苗,還必需同時使用該公司的飼料和養殖程序。在泰國有一個很大的養殖企業,自己生產蝦苗,但在2012年他們的蝦苗產能不夠,所以從A公司購買了蝦苗,但A公司同時要求使用他們的飼料和養殖程序,并派駐了技術人員,結果這家養殖企業的那些苗在放苗后1周開始爆發EMS。
“過量使用微生物制劑可能導致EMS發生”被斷章取義
劉濤:2012年在中國有一個非常熱的話題就是您提到的過量使用微生物制劑可能導致EMS發生,中國的水產業人士紛紛進行討論,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微生物生產企業也出來解釋。那么請您再詳細解釋下你當時提高的這個觀點的來龍去脈。
Chalor:好的,我也通過一些渠道聽說了你們中國關于這個話題的討論。我覺得你們中國的有些人可能有點斷章取義了。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在育苗和投苗后的早期,過量使用微生物制劑用來產酸降低環境中的pH(通常被降低到pH 7.2-7.6)來控制弧菌的這種做法應該重新被研究和審視。如此地的pH環境確實可以抑制弧菌,但是同時蝦苗的蛻殼頻率太快,它們來不及準備好自己的外殼。
其實在那次的研討會上我的這個話題也引起了激烈的討論,但是我給了一個實際發生的例子,我在那次的研討會上說我在一個養殖廠選擇不同的2個單元的池塘,前一個單元購買了A公司的蝦苗,并使用A公司提供的養殖流程,另一個單元同樣使用A公司的蝦苗,但使用我建議的通常的較為溫和的養殖流程,7天后第一個單元的所有塘口全部排空,后面的單元的所有塘口的蝦表現正常并成功賣蝦。能說A公司的養殖流程是正確的嗎?當我講完這個例子后,研討會現場一片寂靜,聽眾不敢相信我直白的提到了這家大名鼎鼎的A公司的名字。
我以前的一個學生的家族就是這家A公司的代理商,他們幾代人都是做A公司的生意,并且有2000口蝦塘,是泰國東部最大的代理,我問她們有多少蝦塘發生了EMS,她們說很慘就是了。我不斷的告訴大家,不要再繼續使用過量的微生物去降低池塘里的pH,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保持池塘內pH在7.8-8.2這樣合理的范圍,這樣的蝦不會有很大的問題。
A公司曾經邀請我到他們馬來西亞的種苗中心講課,問我怎么預防EMS,我告訴他們,只要不要按照你們公司的或者泰國的育苗和密集養殖流程就行了。我在泰國也是這么說的。使用微生物制劑不是問題,問題是要保持pH 在7.8-8.2,在這個pH范圍內可以保持最佳的總堿度,這樣就不會有大問題。
劉濤:那我是不是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您剛才說的:不用在育苗和養殖前期過量使用微生物制劑,試圖通過這個行為降低環境中的pH到7.2-7.6來競爭弧菌或者抑制弧菌的生長,只要保持pH在7.8-8.2,使用微生物制劑不是問題。
Chalor:是的,我就是這個意思。我所看到的蝦場只用保持良好的管理,很好的控制水質指標,特別是pH保持在7.8-8.2,問題都不是很大,在馬拉西亞,在泰國都是這樣,在印度也是這樣。我剛剛從印度回來,有2個很大的A公司的客戶,所有的蝦塘都排掉了。他們在未來的3個月不會再采購A公司的蝦苗。
備注:我有個菲律賓同事Chris補充說道,在菲律賓EMS還不是非常厲害,因為A公司的苗場在那里還是剛剛開始不久,2012年下半年才開始賣苗。另外在菲律賓的A公司的養殖戶現在一直使用大量加入糖蜜或者紅糖的方式養蝦,現在才開始轉變為培養藻類的養殖方式。
Chalor:啊,他們現在才開始嗎?老天啊,花了一年的時候才變過來。知道嗎,他們試圖用大量的紅糖來培養細菌,抑制藻類生長,這種方法是很難操作的。
不建議太早太快推廣生物絮團技術
劉濤:您對于生物絮團技術是怎么看,(不斷打斷我,說太難了,太難了)中國目前有些機構和學者在推廣該技術來促進早期養殖的成功。
Chalor:首先我不建議太早太快的去推廣。因為:第一,這種技術需要大量且充足的設備投入,充氣設備或者增氧設備,需要24小時不停止的運轉以保證水里面的各種組分呈現懸浮的狀態,不能沉降在塘底,否則,蝦就會出現死亡。而且至少需要1-2套發電設備作為備用,我想問:有多少養殖戶能夠支付這種高額的設備投入?
在泰國有很多失敗的先例,大雨過后,大量出現蝦的死亡,風險非常大。你必須非常了解到C:N的合理比例。我們需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生物絮團技術,其實,A公司的技術總監是這個方面的專家,他來自以色列這種技術的發源地。這種技術要求只添加C源,糖蜜,紅糖到蝦塘中而不添加額外的細菌,在泰國,養殖戶卻添加了很多額外的細菌,這是個大錯誤。而且在過去的3-4年投餌量還大大增加了,這樣的蝦塘的pH可以穩定到7.5-7.6之間,有時候降低到7.4。現在A公司知道痛了,只使用原來20%的投餌量。
另外,我們這樣想,正常海水的pH是8.0左右,我們要在2周內把pH降低到7.5,PL10的蝦苗是很難適應的,如果說慢慢的讓pH下降到最后兩個月,蝦體重在50頭-100頭,我看是可以使用這個技術的。我們應該看看基本的概念,用基本的常識來看待這個問題,我經常跟人說,看看基本的常識是什么。我在越南,馬來西亞的研討會之前都會發問卷調查,看大家對EMS的看法,基本上90%的人都會認為蝦苗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EMS為何在中國多地出現?
劉濤:我發現在中國,不僅A公司的蝦苗發生EMS,其他的多家苗企的蝦苗一樣也發生EMS,如果您說不健康的苗種+太緊湊的管理流程會提高EMS的發病率,那么怎么解釋中國市場發生的這種情況?
Chalor:我試著回答你的問題,以我個人的觀點和在泰國的經驗來談。我們這么說,這個EMS從A公司的客戶先開始,然后蔓延到其他的種苗也發生。一條親蝦,最佳繁殖階段是開始排卵后的4個月,在泰國,如果我們說一條親蝦經過最多8個月(2造蝦)就不再適合用于生產,那么新的親蝦該從何處來?我個人的發現是他們都從養成的大蝦中選擇來做為親本再次用于繁殖,而沒有人繼續進口親蝦。另外,多次的放苗失敗,水源內積累了大量的細菌,弧菌,寄生蟲等,從這些水源中把水再放入蝦場,如果沒有認真仔細處理水質,就會使環境很糟糕了,影響成活率。還有,在泰國最早發病的東部,基本是A公司的客戶,該公司要求客戶只用消滅寄生宿主的殺蟲劑(在越南,馬來西亞都是此種模式),之后不再使用消毒劑和其他任何藥品,這是個大錯誤,天大的錯誤。也使得水源內的有害微生物和有機物含量大增。
白便癥很重要的是投料過量和飼料品質問題的結合
劉濤:您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提到白便綜合癥的人,我記得2011年4月我邀請您在海南,廣東做巡回演講的時候,你就提到泰國開始爆發白便綜合癥了并且給出了預防和治療的方法,您還問現場的養殖戶有沒有發現這種疾病,我記得當時下面200多個養殖戶,只有5-6個舉手,但那之后80%的養殖戶都開始出現白便,所以我的問題是2年過去了,您這里有什么最新的進展嗎?
Chalor:我們這幾年的經驗和研究告訴我們,白便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很重要的是投料過量和飼料品質的問題的結合。這幾年的原料價格上升很多,作為飼料企業可能需要變換些飼料的配方和組分,以保持價格的相對平穩,因為漲價可能意味著失去客戶。我的一個好朋友在泰國南方自已配制飼料,雖然成本很高,但是他的蝦場從來沒有發過白便綜合癥。
劉濤:就算用了很好的飼料,過量投料也沒事嗎?
Chalor:不,你們這樣看這個問題:一個過量投喂的和一個正常控制投料的比較,那個過量投喂的或許60天就開始發白便,而那個控制投料也許80-90天才開始發白便。這個疾病是綜合因素引起的,任意一個因素沒控制好,都很難控制疾病的發生。但是你們也需要知道,任何時間,任何氣候,只要發現有白便,那么就馬上停料,2-3天等到疾病的緩和,不再死蝦再緩慢喂料,同時用你們應為正確的方法清除塘底的有機物和水中懸浮的有機物,減少塘里的有害菌,當水色從黑色慢慢變成綠色,透明度也恢復到30cm,這樣的風險才能保持在較低的程度。
Chalor Limsuwan
1982獲得美國奧本大學博士學位,自1983年至今任泰國農業大學水產系教授,從事對蝦養殖和疾病預防領域教學與研究。其自2000年至今任職泰國國家中心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BIOTEC)中心對蝦版塊,在蝦病防治方面有著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是泰國漁業部長期聘請的漁業國策和養殖技術顧問,同時被越南農業部邀請為國家水產養殖顧問。
在東南亞國家(越南、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印度、中國、澳大利亞、秘魯、厄瓜多爾、墨西哥等南美國家和美國作為對蝦養殖管理的特邀發言人。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