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湖北新聞網京山4月26日電 (陳天春 程友平)“魚鱉混養就是利用不同魚種生活在同一水域不同水層的特性,將魚和鱉按一定比例投放在同一個池塘里進行混養的立體養殖模式。魚鱉混養方法簡單,操作管理方便,經濟效益可觀……”4月22日上午,在京山縣宋河鎮高家畈村一水產養殖基地旁邊,一名中年男子正在給現場的100多名水產養殖戶講解魚鱉混養技術。這名中年男子叫高丙華,是京山高田生態魚鱉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現年50歲的高丙華,是宋河鎮遠近聞名的水產養殖大戶,他從1988年起就開始從事水產養殖,經過這些年的摸爬滾打,他的水產事業做得可謂是風生水起。
“水面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當初,高丙華通過外出學習取經,發現魚鱉混養技術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于是,高丙華開始將單一的池塘養魚向魚鱉混養模式轉變,2004年他建起了一個水面達50畝的魚鱉混養基地,兩年后即實現養殖效益20萬元。
2012年10月,高丙華牽頭成立了京山高田生態魚鱉養殖專業合作社,自任理事長,目前合作社成員已發展到28個,養殖水面達1000多畝,預計年底合作社社員將達到60余人,養殖水面將超過3000畝。高丙華以合作社為平臺,不定期地舉辦養殖現場觀摩會,將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經驗無償地傳授給廣大水產養殖戶,幫助他們走養殖致富之路。截止目前,合作社已簽訂魚鱉混養合作協議近30份,新發展養殖水面1000多畝,。
“相比普通水產養殖,魚鱉混養模式畝均純利可增加2000元左右,如果全鎮1萬多畝適宜混養池塘全部實現魚鱉混養模式,將為全鎮農民增加2000多萬元的收入。”念起他的水產養殖經,高丙華頭頭是道。他計劃在兩年之內將合作社社員發展到100人,養殖水面達到6000畝,目前合作社正在著手申報“高田”牌商標,實現更大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