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天氣漸暖,春海參進入捕撈季節。每到此時,一些專門潛水撈海參的“海猛子”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背上潛水設備,潛到七八米深的海水里作業,按撈上來海參的斤數收錢,月收入約3萬元。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市區周邊的海域,探訪“海猛子”的生活。
現場
背負30斤鉛坨下海
從4月中旬開始,隨著各家養殖戶開捕春海參,經區泊于鎮下莊村的“海猛子”張福鋼和同行就忙碌了起來。
4月30日一大早,張福鋼和同伴開著面包車來到威海康源海珍品有限公司養殖區內,下車后,兩人在池邊忙著穿戴,準備下水撈參。
“在深海水里扎猛子需要用鉛墜配重,否則潛不下去。”張福鋼說,今天是在養殖池里捕撈,水深在1.5至3米,所以很輕松。他和同伴先在身上套上一身厚厚的保暖衣,再將潛水服套在外面。
跳進池子后,張福鋼和同伴將網兜套在胸前,豎起吸氧管向下輕潛,不一會兒就撈了半兜海參。他們伏在池邊,將海參倒進塑料箱里,然后又潛入水中。
5月1日,在榮成市港西鎮雞鳴島村,“海猛子”王德明出海撈參。穿戴好后,他在腰間綁上了幾塊鉛墜。“這里水深大概有20米,如果不綁著鉛塊根本潛不下去。”王德明說。記者問及鉛塊的重量,王德明回答:“30斤!”
收入
月收入3萬元很平常
王德明一直在海中撈參,中午才回到岸邊休息。
當天,4個小時的連續作業,王德明一共撈了140多斤海參,按照每斤7元計算工錢,王德明一天掙了近1000元。他說自己并不是最厲害的,他的許多同伴一天下來能撈200至300斤,干他們這一行,每月收入3萬元很平常。“但是,每年集中撈海參的月份也就是五六月份和11月份。”王德明說。
在“海猛子”眼中,在養殖池內撈參屬于“小兒科”。 養殖池子的水比較淺,危險系數比較低,勞務費一般也比較低,每斤在1元至2元之間。工資均按照工作量日結,養殖戶們按“海猛子”撈出海參的總重量計價。
張福鋼說,干這行已有20多年。今年他的第一筆生意是給榮成港西鎮一家水產公司下海撈參,4個小時撈了300斤,掙了2000多元。但在4月30日那天,張福鋼在養殖池內“撲騰”了一會兒突然游向岸邊。“我不小心用鉤子把袖口刮破了。”張福鋼說。
回到岸邊,張福鋼脫下潛水服,里面的保暖衣也濕透了,他匆匆晾曬后,從車上取來工具開始修補潛水服。
“我們經常下海,潛水服被刮是很正常的事,我們都自己修補衣裳。”張福鋼介紹,“別看我們這收入似乎很高,但是一年的收入就靠這幾個月,其他月份,我們都在家中務農。”張福鋼說。
傳承
當“海猛子”靠傳幫帶
由于潛水服破了口子,張福鋼當天不能繼續下水撈參,就打電話找來自己鄰村的同行徐林明。
老徐今年45歲了,干“海猛子”有20多年。老徐笑著說,干這行雖然收入高,但是在水中作業危險系數也高。
張福鋼說,在泊于鎮,島鄧家村、下莊村和大徐子等村都有不少“海猛子”,加起來有150多人, “每年都有三兩個離世的。”張福鋼說,“海猛子”的入行全靠傳幫帶,沒有接受過任何潛水技能培訓,更沒有考取過任何資格證。有的“海猛子”缺乏專業潛水技能培訓及設備,下海全靠膽子大,就容易出事。
“海中海礁亂石多,環境復雜,要是碰上漁網,被困在里面,就再也上不來了。”汪師傅干“海猛子”已經20多年了,目前受雇于一家水產公司。1994年,他從日照老家來到威海,起初在海邊修碼頭,后來跟著師傅學習扎猛子,因為收入可觀,他就固定干了這一行。“我們的技術都是和老師傅學的。”汪師傅說。
憂患
正在消逝的高危行業
采訪中,記者認識了“海猛子”張福鋼,他從19歲就開始干猛子,今年已經49歲了,在海里整整“泡”了30年。
張福鋼是經區崮山鎮皂埠村人,由于就住在海邊,村里人世世代代都是漁民,張福鋼從小就有很好的水性。提起扎猛子的技術,他說都是自己琢磨的,十來歲的時候看著大人們扎猛子就跟著學,后來慢慢就學會了。
30年過去了,皂埠村“海猛子”的人數逐漸減少。在張福鋼的記憶中,十幾年前,村里有近百人都是“海猛子”,現在只剩下三四個人了。“這幾年,不少‘海猛子’出了事,于是很多人就不干了。”張福鋼說,即便能夠保住性命,10個“海猛子”中,有9個也會患有“潛水病”。
“你不能理解這種滋味,簡單地說就是從海底突然浮出海面,因為氣壓突然發生變化,肺內空氣隨壓力降低而膨脹,使血流中出現氣泡,反正就是血管疼。”張福鋼說,正因為如此,很多“海猛子”忍受不了,紛紛不干了,只剩下一些上了年紀、沒有辦法另謀職業的老“海猛子”,年輕點的則是剛學手的外地人。
張福鋼告訴記者,他們村年紀最大的“海猛子”已有60多歲。“出事的一般都是新手,老手對水的深淺一般都有數。但是干我們這一行都容易得‘潛水病’,這病好不了,只能緩解。”
經過多年的發展,“海猛子”的工作環境也有了變化。張福鋼告訴記者,當年剛從事這一行時,設備都不完善,下海的時候,一般海面上都有帶有網兜的漂浮著的輪胎,每次潛水撈上來的海參就存在網兜里。“從2000年開始,我就背上了氧氣罐,每次潛水的時間都能長一些。”張福鋼說,近幾年,在海邊撈參的“海猛子”找到了更好的方式,有的船老板在船上安裝了一個空壓機,然后連接一個100多米長的管子,“海猛子”只需要把管子的一端含在嘴里,就可以在以船為中心、直徑為100多米的海域活動,每次都可以潛水一個多小時,而且不必再背著沉重的氧氣罐了。
“深海作業太危險,雖然老板給我們買了保險,但是這份工作太辛苦了,年輕人是不會再干了。”張福鋼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