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東省豐順縣農業科學研究所 黃方飛
廣東省豐順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林炎城/ 文
塘虱魚俗稱胡子鯰,屬鯉形目、胡子鯰科。它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營養豐富,藥用價值較高。體長一般20cm 以上, 體重150~250g, 最大約500g。塘虱主要攝食動物性餌料,如昆蟲、小雜魚、蝦、貝類等。多于夜間活動和攝食,白天則潛入水底或洞穴中。經人工飼養后,亦能在白天攝食。塘虱魚適應能力強,可在小水體和低溶氧的環境中成長,且病害較少,飼料來源廣, 容易養殖,成本較低,適宜于農家庭院小水面養殖推廣。
一、人工繁殖
1. 孵化池、器皿、操網等要徹底消毒。
2. 親魚的選擇 應選性腺成熟、體型較大、體質健壯、無傷病的親魚。應選腹部卵膨大、松軟,巢輪廓明顯的雌魚。
3. 親魚的人工催產催產劑可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鯉魚腦下體來配制, 采用兩次注射法(間隔6~8 小時)
4. 親魚的授精:(1)自然受精(自然產卵)把已注射催產劑的親魚投放到產卵池中,讓其產卵而受精。(2)人工授精取出雄性親魚的精巢,磨碎后與輕柔擠入器皿中的卵子用羽毛輕輕攪拌,受精卵用水清洗后再緩慢、均勻地倒入小網箱中進行靜水或微流水孵化。待仔魚出膜2~3 天,將其移入較大的網箱中培育, 放養密度為800~1000 尾/ ㎡ , 期間投喂蛋黃、輪蟲、水蚤等餌料。
二、苗種培育
1. 魚種放養前應對池塘進行清整,清除多余的淤泥,修補破漏地方, 并清除池邊雜草雜物等。清塘多采用優質的生石灰,時間在放苗前一個月進行,用生石灰清塘既可殺滅致病菌、寄生蟲及其他部分敵害生物。生石灰用量一般為100~150kg / 畝。清塘2~3 天后要翻耕池底泥,然后進水。進水時,水口需加過濾網,以防敵害進入池內。注意: 用生石灰清池要翻耕,以把未化結塊的石灰渣翻埋, 因塘虱是底棲魚類,喜歡攪動池底, 塘底石灰渣在一定時間內仍有藥性, 易對剛下池的塘虱魚種造成傷害, 同時, 塊狀石灰易造成魚體機械性損傷, 影響成活率。苗種池一般為20~100m 的土池, 池四周用沙龍網或塑膠板密圍以防敵害侵入,池底向排水口傾斜,以便收獲時能完全排干。 放苗前須將池底曬干后泛入新水,水深20~30cm,池底置放長約15cm 的小塑膠管讓其躲藏休息或在池中種植不超過總面積的1/2 的水浮蓮、浮萍等。
2. 魚苗放養魚種放養根據養殖要求確定放養時間,放養密度可放養體長3~5cm 的魚種60~200 尾/m2,且同池中放養的魚體規格大小要一致,必要時在放養前要對魚種進行分篩。放養時,魚體要用3%的食鹽水浸浴10 分鐘或10ppm 高錳酸鉀浸泡5~10 分鐘,防止外來病菌帶入養殖池塘。
三、成魚養殖
1. 池塘建造可選擇農家屋前屋后空地建造魚池。為防止塘虱魚在池塘鉆洞,池壁應為水泥或磚,如用土池則池壁應加厚、堅產,池底鋪砂礫或粘質土。 魚池面積一般為80~1600 ㎡,池堤1.5 米,池水深0.6~0.8m,池底向排水口成傾斜狀,池壁作數個洞穴,池中沉放直徑13 厘米、長5米的管子( 水泥或塑料的),以利魚的躲藏與捕撈。池水中種植不超過總面積的1/2 的浮萍等。
2. 水質條件:應選擇無污染、無異色、無異臭、無異味的水源,含氧量在2mg / L 以上為佳,pH 值可以在6.8~8 之間,水溫應為18~32℃,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
3. 放養:一般為每年的3~8 月份投放種苗,放養密度,規格3~5cm 魚種為60~200 尾/ ㎡,視池塘條件來適當投放。
4. 投餌:塘虱魚系雜食性,既可投喂動物性飼料,也可投喂植物性飼料或混合飼料。投喂要做到“四定”,即定時、定點、定量、定質。為適應塘虱魚的攝食習性,投飼時間宜于清晨和傍晚各投一次,或傍晚一次投足。投飼量根據氣候、水質與攝食強度而適當增減, 一般日投量為池魚總體重的3~5%。
5. 捕撈與運輸:塘虱魚生長較快, 飼養3~4 個月可達到120g 以上的商品規模。捕撈后將魚置于小水泥或磚砌池中1~2 天,使之排出腸道食物并去除泥味,然后運往市場銷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