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 廣東省清遠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周彩杏 藍宗堅/ 文
湘云鯽是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劉筠院士為首的課題組應用細胞工程技術和有性雜交相結合的方法培育出來的三倍體新型魚類,具有自身完全不育、生長快、食性廣、抗病力強、耐低氧低溫、易起捕等特點,非常適合在池塘、湖泊、水庫、稻田和網箱中養殖。筆者于2011 年對湘云鯽進行了高密度養殖試驗,經過一年的養殖示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就湘云鯽優質高產高效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一、池塘條件:
位于河床邊或水庫下游東西走向的長方形池塘較為理想,要求四周視野開闊,塘底平坦少淤泥,水深2 米左右, 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獨排獨灌。
二、放養前準備
1. 嚴格清塘曬塘:在冬季或早春天氣晴好時將池塘水排干,讓池底暴曬1 個月左右,通過暴曬殺滅池塘病菌, 達到減少病害和提高底泥肥效目的。
2. 用生石灰消毒池塘:保持池塘10 厘米左右水深,在池塘四周挖多個小坑,將生石灰倒入小坑,每畝用生石灰150 公斤左右。加水溶化后,趁熱向池塘四周均勻潑灑,再用機械鐵耙或人力將池底淤泥進行翻耕。
3. 用有機肥肥塘:用豬糞或雞糞等有機肥發酵肥塘,每畝用量500 公斤左右,以提高魚塘的肥度,保證池塘水質符合高密度養殖湘云鯽的要求。
三、魚種放養
1. 魚種條件: 魚種要求體質健壯, 無傷病,魚體勻稱,規格整齊,放養大小每尾75 克左右為好,如果太小生長速度慢,難以提前上市。
2. 放養時間:宜早放養,廣東地區因溫度較為適宜,最好在春節前就開始放養,這樣可以讓湘云鯽種苗提早適應生活環境,早開食,早生長。
3. 放養規模:如果湘云鯽放養量太大,在一定時間內很難達到上市規格,放養量過少,又不利于馴食和影響畝產量。因此湘云鯽作為主養魚每畝放養1000 尾左右較為合適,湘云鯽既有吃食食性,又兼有濾食食性,因此鰱鳙魚不宜搭配過多,否則會影響主養魚生長,搭配鰱鳙150~180 尾/ 畝左右為宜, 這樣既有利于調節水質和提高池塘經濟效益,又不影響湘云鯽的生長。在養殖過程中不能搭配草魚、鯉魚等搶食能力強的魚類,以免影響主養魚的攝食與生長。
四、生產管理
1. 加強巡塘:每天早晚巡塘,觀察生產設施、池塘水質變化、攝食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 投料管理:根據湘云鯽攝食時有搶食快、搶食時間短特點,應選擇配合顆粒飼料作為養殖用料,避免選用麥麩、菜粕等粗飼料,投喂粗料易造成浪費大同時容易污染水質。投喂飼料要堅持“定質、定時、定點、定量”原則, 同時視水溫及天氣情況可適當增加投喂次數和投喂面積。在冬春季節加強投喂可提高湘云鯽抗低溫能力(筆者觀察到水溫8℃的時候,湘云鯽仍主動攝食),充分發揮湘云鯽低溫季節生長的優勢。
3. 水質管理:養殖好湘云鯽既要投餌又要保持水體有一定的肥度才能保證它的快速生長。在水質管理過程中, 首先要求水體透明度在30 厘米左右。水體透明度低于20 厘米時要進行水質更新,排出30% 的池塘用水并加注新水,這樣可以保持水質穩定和水位正常, 中午時分開動增氧機或耕水機1.5 小時左右,確保水體溶氧量達3.5 毫克/ 升以上。水體透明度高于40 厘米時表示水體偏瘦,需施放有機肥料來增加水體肥度。其次是每星期不定期檢測池塘養殖水體的水溫、酸堿度、銨態氮、亞硝酸鹽等理化指標,根據測試結果不定期使用EM 菌、光合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適時使用改底劑改良塘底底質,確保水質優良。
4. 病害防治:雖然湘云鯽抗病力強, 很少發生病害,但如果管理不當,病害還是會發生。為杜絕魚病的發生,消毒是必不可少的選擇,在高溫季節,要求15 天左右每畝用生石灰40 公斤左右全塘潑灑消毒一次。這樣既可殺滅水體中的病菌,又可增加水體堿性。堿性水質非常適合湘云鯽的生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