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朝陽市場4個檔口被檢出銷售含毒物魚,均進貨自中山
檢測
4月24日,廣東省漁政總隊珠海支隊聯合珠海市工商局朝陽工商所開展水產品監督抽查,在珠海農貿市場和超市的6個水產檔口共抽取水產品樣品12份。
13天后,即5月7日,珠海公布結果顯示:朝陽市場華源海鮮行、源記海鮮店銷售的鳊魚和華芬海鮮店銷售的鯽魚檢出有毒有害物質孔雀石綠,南記魚欄銷售的鳊魚檢出有毒有害物質孔雀石綠和呋喃它酮。
危害
問題魚為何沒能在進入流通領域之前就被發現?朝陽市場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市場只有檢測部分農產品的能力,對于魚類等活物,根本沒有檢測能力。而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很多水產市場都是這樣。根據執法程序,問題魚只有在案件移交給工商部門后才能對問題魚和相關魚檔進行處理。市民擔心,檢測和處理周期前后將近一個月,都不知道有多少問題魚被吃進了肚子里。
隱患
到底多少人吃了問題魚
這樣的魚到底銷售了多少?影響了多少消費者?南都記者昨天追問了工商部門和問題檔口,但未獲得確切數字,以上3個檔口每天大概銷售從光明市場進的10多條魚,到結果公布日為止,銷售了大概300多條魚,其中多少有問題,還無法確定。中山食品檢驗專家袁秀金表示,呋喃它酮代謝物與隱形孔雀石綠兩者都是致癌物,攝入體內將會形成殘留,很難消除。長期服用含有呋喃它酮代謝物的食品可對人體肝臟造成影響,少量服用造成的后果則會因個人身體而有差異,但此次超標的量并不算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