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淇河鯽魚產于河南省豫北地區,在古代就享有盛名,《詩經》中曾有明確記載。因其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明代被列為貢品,現系我省珍奇水生動物之一。由于受干旱、污染、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淇河鯽魚已瀕臨滅絕。近年來,鶴壁市和安陽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為保護淇河鯽魚,開展了大量工作,但進展緩慢,淇河鯽魚,盛名之下,頗有些尷尬。
禁漁很果斷,亂捕未杜絕
自2007年以來,鶴壁市和安陽市即禁止捕撈野生淇河鯽魚,以保護這一瀕臨滅絕的珍貴魚類資源。但禁令歸禁令,亂捕野生淇河鯽魚的現象屢見不鮮。
5月7日,記者來到鶴壁市淇河上游盤石頭水庫附近的西山賓館,見其餐廳的菜單上,以“野味”對外標榜,上面除了有獾、大雁等野生動物外,還有久負盛名的淇河鯽魚。
盤石頭水庫附近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如果想買野生淇河鯽魚,可以向水庫承包養魚的人打電話預訂,他們經常晚上電魚,早晨四五點鐘送到鶴壁去賣。
5月8日,記者又到淇河鯽魚種質資源保護區的核心區調查,發現私自亂捕野生淇河鯽魚的大有人在。一般魚類的市場售價只有五六元每市斤,而淇河鯽魚的價格則在每市斤15元至20元不等。
政府很重視,執行欠力度
鶴壁市水利局漁政處處長郭炳成說,盤石頭水庫承包養魚者只是養殖鯉魚、鰱魚等常見魚類,野生淇河鯽魚是不允許其捕撈的。但受利益驅使,淇河沿岸亂捕野生淇河鯽魚的現象的確存在,有關部門一直在執法查處。
郭炳成說,鶴壁市淇濱區現已將淇河的管理職能劃歸城市管理局,對相關執法人員的漁業執法培訓即將展開,希望能加大執法力度,以更好地保護野生淇河鯽魚資源。
林州市農業局水產站站長李斌順說,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是省水產局規定的禁漁期,近期工作人員已到淇河沿岸村莊張貼通告80多份。此前,在檢查中發現多起電魚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勸說、教育。
安陽市農業局水產站站長何軍功說,由于沒有編制和經費,淇河鯽魚的保護工作很難深入開展,水產部門也缺乏強有力的執法權。
此魚很珍貴,產業發展慢
采訪中,多位水產專家告訴記者,淇河鯽魚是“鶴壁三珍”之首,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是我省獨有的野生珍奇魚類資源。正因為如此,淇河鯽魚的產業化前景十分廣闊。
而據記者了解,淇河鯽魚產業化目前還未形成氣候,仍處在初步嘗試與探索階段。有幾家民營企業已在經營人工養殖淇河鯽魚并進行深加工,但規模都不是很大。
郭炳成說,目前人工養殖淇河鯽魚主要是采取套養的辦法,無法實現大規模養殖,所以產量都不大。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據了解,雖然缺少政府資金支持,但目前鶴壁、安陽兩市均建起了淇河鯽魚種苗場,近年來多次向淇河中放流淇河鯽魚種苗,加上實行禁漁措施,淇河中的野生淇河鯽魚數量有所增加,平均體型長度有所增長,這也為未來淇河鯽魚產業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