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6月已是海南地區早造蝦已開始陸續上市,今年6月海南地區不少蝦塘卻剛剛放苗,甚至出現大面積空塘現象。“今年海南地區對蝦整體養殖并不樂觀,到處都是蝦塘轉讓的消息。”海南一資深業者告訴中國水產頻道記者,“海南演豐空塘率有80%,而新龍、板橋地區的排塘率達到60-70%,昌化也有50%,東方四更經歷上一輪空塘之后,現在陸續開始放苗。據說在海南養蝦的河南人都回去休息了,而東三省的部分養殖者也退出了養殖。”
蝦長不大 3個月還是200條
“今年蝦病的特征就是長不大,然后就慢慢偷死,今年不少人養到100頭就不得不賣了。”據海南某大型養殖場張姓場長介紹,前期蝦還比較好養,但到中后期,開始出現掉料的現象,從吃40-50斤一餐減到20斤一餐,最后只剩下殼,沒有肉。“我一個塘放了1000斤的小苗下去,3個月后反而只收了700斤,蝦還才200頭/斤。”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者頗為無奈的告訴記者他今年早造的養殖情況。
“不管用什么苗,用什么藥,用什么方法養,今年早造養成功的很少。”張場長說,也有業者猜測“上半年成功率不到一成。”
一藍藻泛濫的蝦塘
原因:疑是海水富營養化
據養殖戶反映,養殖池塘海水有益藻類非常難以培育,一不小心就把藍藻培育起來。同時池塘水體pH值也比往年高,一到下午pH就到9.0,即便消毒,過兩天pH值也馬上升上來。“感覺海水非常的不聽話。”一養殖戶抱怨道。
“比較可信的推斷是區域性富營養化。”針對上述情況,廈門科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主管王維認為,由于海水中N、P、C、S等微量元素含量遠超正常值,使得海水中的微生物所需營養嚴重失衡,而養殖前期難以觀察到對蝦生長發育的異常,當養殖中后期對蝦體內微量元素也失衡時,便會引發諸多功能性病變,嚴重的誘發偷死。
“這種水域的水即使如何處理,凈化,消毒,可能短時間趨于正常,但由于營養的不平衡,水中有機質含量過高,藻類活菌難以正常穩定繁殖。”王維說:“容易培起藍藻也說明水體是嚴重的富營養化。有業務員反映有的海區海水變成黑色。這種就是富營養達到一定程度同時遇到高溫就會出現的現象。”
886水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經理向翀也認同海區富營養化這一推斷。“這兩年海水中的優質藻沒有辦法形成優勢藻,現在連土塘也會遇到倒藻,這與海區污染有非常大的關系。有些海水研究表明,海水中底泥中已沒有了細菌,這應該是大量使用消毒劑、抗生素的結果。”除此之外,氣候異常,雨水、低溫等情況也影響了對蝦的整個養殖。“從今年走訪的情況來看,從海南到湛江、再到福建,整個對蝦養殖情況都并不好,發病非常多。在海南,弧菌、白斑是主要病害。”
情況類似當年吳川
“海南現在的這種情況與當年吳川的情況非常類似。”王維認為,海南與湛江吳川的養殖模式均是高位池養殖,抽過濾海水與地下淡水來養殖,目前海南對蝦出現的問題及海水的變化都與2009年-2012年吳川吳陽地區曾出現過的情況非常接近。“現在海南出現這種苗頭已經說明存在問題,(如果不處理,)以后只會更嚴重。”
“養殖戶要關注常規指標,現在單純依靠經驗已經行不通了。”向翀說:“最好能進行數據化養殖。另外不建議用藻類養蝦。”(羅丹)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