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陽澄湖大閘蟹養殖控制密度 反能凈湖水
發布時間:2013/6/17 14:23:29 來源:城市商報 編輯:黃姍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在一般人看來,湖里搞了養殖,水環境就破壞了。但昨天在陽澄湖舉辦的凈水漁業研討會上,各地專家卻一致認為,控制密度適當養殖大閘蟹,反而對陽澄湖水質改善有幫助。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一般人看來,湖里搞了養殖,水環境就破壞了。但昨天在陽澄湖舉辦的凈水漁業研討會上,各地專家卻一致認為,控制密度適當養殖大閘蟹,反而對陽澄湖水質改善有幫助。
陽澄湖大閘蟹是蘇州的一張美食名片,養活著數以萬計的蟹農;陽澄湖則是蘇州老百姓喝水的第二水源地,具有極大的安全意義和生態意義。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如何協調?昨天的研討會上,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副司長裴曉穎認為,兩者并不矛盾,有了好水才能養出好蟹,蟹養得好并不意味著一定要犧牲水質。
農業部漁業科技入戶首席專家王武教授認為湖泊水質優劣,不僅決定漁業生產的成敗,而且決定了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農業部提出了“凈水漁業”。所謂凈水漁業就是湖水經水產養殖后,其排出的氮、磷、碳小于水源的氮、磷、碳。而凈水漁業的核心是采用生物修復技術,達到“以魚保水,以漁凈水”的目的。具體操作上,需要通過控密度,種水草等方法,來使水產養殖和生態保護達到一個平衡點。
昨天,正谷陽澄湖大閘蟹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也介紹了他們的做法。合作社的2000畝養殖水面,水淺底硬、水草豐茂、水質清澈透明,養出的大閘蟹也質量過硬。他們堅持主要通過在陽澄湖養殖水域增養增殖花白鰱等濾食性魚類,來控制藍藻的爆發,既保持水生態平衡,又充分利用了水體的漁產力。另外,通過降低大閘蟹的放養密度、培植水草、投施魚蝦、螺螄等天然餌料、適時捕撈等一系列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營造有益于大閘蟹健康生長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效益和養殖效益的良性循環。
另據了解,目前陽澄湖大閘蟹長勢良好,大多已經脫了3次殼,小部分已經進入第4次脫殼階段,雄蟹的單只重量1.3兩左右,雌蟹的單只體重在1.1兩左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