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東“鎘大米”風波未平,散裝魷魚重金屬“鎘”超標風波又起從農作物到海洋生物,重金屬威脅似乎“無處不在”。重金屬鎘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嚴重可引起腎損傷。時下,廈門的市場情況如何?記者昨日走訪了市場,并采訪相關專家。
駭人!
散裝魷魚重金屬鎘超標
魷魚是美味的海鮮,在廈門,人們對魷魚情有獨鐘。但現在吃魷魚,您可要當心點,因為“重金屬魷魚”已然亮相。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排放的鎘總量是非常驚人的,其中,除了土地,當然也包括河流與海洋。重金屬魷魚便是海洋污染的“受害者”之一。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對食品市場進行抽查發現,北京國泰平安百貨有限公司以及國泰和美分公司銷售的一批標稱“北京慶景金旺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散裝魷魚(生產日期2013 年3 月15日),重金屬鎘含量達到2.1毫克/千克,是國家規定0.1毫克/千克的21倍!事實上,重金屬對人的危害程度是以微克為計算單位的,超標21倍,達到2.1毫克/千克,其“毒性”可想而知。
萬幸!
廈門暫未發現被曝光魷魚絲
昨天,記者走訪我市主要大賣場,并未找到這家廠家生產的“鎘”魷魚食品。包括沃爾瑪、家樂福、樂購等超市的銷售人員都告訴記者,其銷售的散裝魷魚絲產品并非被曝光的北京慶景金旺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甚至沒有“北京生產”的魷魚絲。“無論是預包裝魷魚絲還是散裝,都有檢驗合格證,才能上柜銷售。”沃爾瑪的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雖然廈門沒有被曝光企業生產的魷魚絲在售,不過,魷魚絲如“鎘米再現”的消息不脛而走,廣大市民對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心存隱憂:在我市各大網站的論壇上,眾多網友支持有關部門“打鎘”,如何防“鎘”的問題成了熱點。
記者針對防“鎘”問題采訪了海洋、化學、環境、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相關專家及學者。專家介紹,事實上,鎘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元素,一般食物中均能檢出鎘,不過,正常情況下,自然存在的鎘含量在0.005毫克/千克左右。不過,隨著大量工業“三廢”排放,土壤、河流、海洋的重金屬污染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提醒】
大米、水產品、動物內臟較易鎘超標
一般情況下,有三類食物容易受影響,使“鎘”含量超標,市民在購買這三類食品的時候,不妨多留個心眼。
首先是水產品,魚和貝類可以從周圍的水體中富集重金屬,且難以再排出,其體內的重金屬濃度將比周圍水域高出千倍。其中,既有工業造成的點源污染,也有農業投入品濫用造成的污染,因此,選擇深海魚及外港魚其實更為“安全”。
第二種容易富集重金屬的是動物的內臟。比如,動物的腎臟是鎘的主要蓄積部位,含量高于肌肉部分,因此,市民最好避免常吃動物內臟。
第三種則是大米等作物。農業專家介紹,如果大米的生長環境被鎘污染,大米就可能富集鎘,造成鎘含量超標。相關數據顯示,我國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多分布在湖南、江西等長江以南地帶。以湖南為例,作為全國聞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湖南有色金屬采選開發已有數百年歷史,在衡陽常寧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涉重金屬企業密集地區,許多耕地早已不適合繼續耕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