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我國長江中下游宜昌以東的28-34°N范圍內或稱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這狹長區域內出現的一段連續陰雨天氣。入梅的標準比較復雜,但一般來說,在我國的長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區大片降雨存在,南方北緯20°附近有副熱帶高壓頂著不讓雨區南下,造成降雨區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來回徘徊,出現長時期大強度的降雨,天氣形勢出現這樣的特點,差不多可認定為“入梅”,一般在7月上中旬,隨著副熱帶高壓再次增強,梅雨帶北移到淮河以北地區,即為“出梅”,“出梅”后盛夏開始,進入三伏天,由于大氣環流的變化每年不盡相同,所以每年 “入梅”和“出梅”時間也不一樣。此時也正值水產養殖生產的關鍵時期,是水生動物的生長旺季,如這段時間管理不善將直接影響全年的產量產值,因此梅雨季節要求廣大河蟹養殖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入梅前做好消毒工作。
如果梅雨季節長即有長時間的陰雨天氣,蟹池各類病菌繁殖加快,病菌的種類、數量隨之增加,造成河蟹抵抗力下降易患病死亡。因此在入梅之前利用晴好天氣進行全池消毒一次,消毒藥物可選用氯制劑和碘制劑。
二、做好水質調控工作,確保池水處于良好狀態,促進河蟹的生長。同時適時開啟增氧機,特別是晚上和后半夜,遇到雷陣雨、連續悶熱或天氣突變的情況,開機時間要延長。沒有增氧機的池塘,要自備速氧、分解底改、粒粒氧等急救藥物,同時及時加注溶氧豐富的新水。梅雨季節不適宜使用消毒類藥物,因此增加使用微生物制劑的頻率來調節水質和改良底質。
三、抓好蟹池的水草管理,確保合理密植,及時清除池面的水草和漂浮物,保持池面清潔。
四、注重飼料的保管和投喂工作。
因大多數養殖戶飼料貯存條件較差,梅雨季節飼料容易吸濕發霉變質,因此首先要保證飼料的質量和新鮮度,不投喂變質的飼料;其次根據河蟹的吃食情況,結合天氣、水質、溶氧等靈活掌握投喂量;第三適當降低動物性飼料比例增加植物性飼料比例。第四飼料中可添加多維、多糖、大蒜素等調節河蟹生理機能。
五、做好防逃工作。
梅雨季節氣溫高,時常伴有臺風大雨,蟹池水位接近高水位,因此養殖戶要加固各種攔護設施,做到勤巡池,謹防雷雨時水漫池埂河蟹逃逸。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