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俗話說,“忙歸忙,勿忘六月黃”,在江浙一帶“六月黃”是暑期餐桌上的一道鮮美開胃菜。但明明是農歷六月才上市的螃蟹,為什么提前一兩個月已經在網上大量開賣?有些淘寶商家甚至打著“陽澄湖大閘蟹六月黃”的旗號,從5月下旬就做起了“早熟”蟹生意。
昨天,記者從多處采訪了解到,陽澄湖“六月黃”一來時間未到,二來數量很少,當前網上的“陽澄湖六月黃”應該很少有陽澄湖“血統”。市質監部門表示,哪怕陽澄湖里土生土長的“六月黃”,也不能綁上“陽澄湖大閘蟹”這個地理標識,這是違規的。
市民疑問
以前至少七月才能吃上怎么現在網上已經在賣?
昨天記者登陸淘寶網,輸入“六月黃”,跳出了50多家相關店鋪。其中,大多數店家標注產地是陽澄湖,一些甚至打出了“陽澄湖大閘蟹六月黃”的旗號。其中,銷量最好的一家網店,從5月下旬至今賣出了4200多只“六月黃”。
"六月黃"我吃過的,但"六月"說的是農歷六月,也就是說至少也應該等到7月中旬才能吃到的!怎么就提前了一個月呢?”市民蔡先生告訴記者,在江浙地區“六月黃”是暑期餐桌上的一道鮮美開胃的特色菜,每年7月至中秋節前有售,蟹殼薄軟,蟹肉鮮嫩是特色,蘇南特色美食“面拖蟹”就是用“六月黃”做的。但從5月下旬開始,蔡先生就陸續多次看到一些賣蟹廣告,這些賣蟹商家們自稱可提前讓顧客品嘗到“六月黃”,把六月說成陰歷六月。蔡先生實在好奇,今年六月黃為何這么早就成熟了?
記者調查
陽澄湖的大多還沒上市呢網上賣的可能是外地蟹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家銷售“陽澄湖大閘蟹六月黃”的網店。店主告訴記者,他們的養殖基地在陽澄湖旅游度假區東湖水域,提供的“六月黃”是百分百原產地直供。1.6兩—1.9兩的螃蟹,10.1元一只,誘人的價格吸引了不少買家。這家店從5月下旬開賣“六月黃”,并且賣的不是蟹券是現貨,平時每周配送兩次。
店主稱,“六月黃”其實是提早收成的幼蟹,這些幼蟹還差1次脫殼就成年了。記者詢問為何“六月黃”陽歷六月就成熟。銷售人員則含糊其辭,稱大閘蟹養殖戶在餌料上加大了水草、螺螄、小魚等高營養產品的使用量,大閘蟹吃得好所以成熟時間提前了。現在開賣的是小規格“六月黃”,大規格的還得等段時間。
記者也實地采訪了多位陽澄湖蟹農以及規模水產養殖場,得到的答案是現在湖里的大閘蟹至少還有2次殼要脫,平均規格在1兩-1.5兩,本地“六月黃”最早的也要7月中旬才會上市。“他們賣的可能是外地蟹,或者是本來就長不大的大閘蟹,我們管它叫陸蟹頭,或者叫侏儒蟹。”蓮花島一位姓鄭的蟹農給記者算了筆賬,一只1.6兩—1.9兩的“六月黃”,在陽澄湖養殖成本至少12元,賣10.1元怎么看也是筆虧本買賣。
網上熱賣“陽澄湖六月黃”,但記者走訪多個蘇州本地菜場,卻沒有見到其蹤影。在鳳凰街的友誼菜場,三個水產攤位均沒有賣“六月黃”,而是以銷售小龍蝦為主。在彩香一村農貿市場的一處水產攤位,有螃蟹被擺在醒目位置銷售,一只螃蟹被掰成兩半作為樣本展示,流出的橘黃汁水抓人眼球。不過攤主介紹說,這是太湖產的“六月黃”,2兩左右的50元/斤,小一點的30元/斤。
專家提醒做六月黃的不到1成網上購買要留個心眼
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楊維龍介紹說,在陽澄湖這種大產量的湖區并沒有吃“六月黃”的習俗,據他了解,這里僅有不到10%的的蟹農做“六月黃”生意,大多是池塘養殖,真正湖區的“六月黃”非常稀少。
陽澄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大閘蟹養殖水面達到五六千畝,但產業園今年也不打算批量賣“六月黃”,只是有熟客預定才做做人情。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大閘蟹肉和黃還沒長滿,至少要到7月中下旬母蟹才會有黃,公蟹才有膏。他告訴記者,等到九十月螃蟹成熟后,價格可以翻個倍,蟹農自然不舍得賣。
“如今市面上的陽澄湖六月黃很多是蘇北、安徽等地池塘里養的其他品種的螃蟹冒充的。”陽澄湖的一位姓顧的老蟹農告訴記者,7月以后,一些已經長不大的大閘蟹,可能會被提前撈出來當“六月黃”賣,以免影響其他蟹的生長,但量不會多。
由此可見,網上一些商家傍上“陽澄湖”招牌賣“六月黃”,大多只是賣個噱頭。
蘇州市質監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實行屬地化管理,消費者如果網購了可疑的“六月黃”,要向該網站注冊地的工商部門進行投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