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即將來臨,養殖中后期,蟹池缺氧較為常見。蟹池普遍種植水草,魚池一般無水草。水草光合作用和呼吸耗氧的兩個過程決定著蟹池溶氧的高低。解決蟹池缺氧措施不能照搬魚池的做法,應根據蟹池的特點,采取相應措施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1、嚴格控制水草數量:各個塘口水草數量多少需從水草凈化水質的作用和耗氧程度來決定,在保證水質凈化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水草種植量。最簡便的判斷方法:只要水質能長期維持清澈,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就可以持續少量逐漸刪減水草,直到透明度降低時停止。每個塘口具體的水草數量還需從種植品種、疏密程度來決定,水草占水面的覆蓋率大約在40—70%之間不等。水草耗氧量非常巨大,遠遠超過任何增氧設施的增氧量。水草過多蟹池夜間長期處于缺氧,基本上人工無法改變這種狀態,有效的辦法是控制水草數量。
2、水草分布要有明顯的高低錯落層次:河蟹具有選擇適宜水層的水草棲息的生物學特性,當夜間底層溶氧過低時,河蟹能自動向高溶氧和適宜溫度的水層大量聚集,尋找水草棲息;當溶氧不斷降低時,河蟹棲息的水層逐漸提高;當嚴重缺氧時,河蟹棲息于接近水面的水草上,呼吸到大量足夠的氧氣。這一活動特征在蟹池中非常常見。河蟹善爬行,只要不同的水層存在可以棲息的水草,河蟹就不存在缺氧的問題。建立層次分明的水草很重要:一是品種要多樣化,既有挺水植物,又有沉水植物;二是根據沉水植物生長情況,實施分期分區域疏割,形成有高有低的水草;三是對過密水草大量拔除,留下部分水草重新繁殖,新水草比較低矮,且這些新生水草活力強,凈化效果超過老水草。
3、水草分布要有利于水面起風浪:夏秋季東南風多,水草帶以東南—西北走向為好,沉水植物要低于水面20—30厘米,池塘中間和池塘東南岸盡量減少挺水植物,便于增加水面風浪,提高溶氧。
4、合理設置增氧設施:無水草深水處設置葉輪式增氧機,無水草淺水區設置水車式增氧機,其它區域設置底層管道增氧設施。葉輪式、水車式攪水增氧效果要高于管道增氧,三者有機結合使用:白天晴好天氣中午使用攪水式增氧,午夜使用管道增氧。
5、減少顆粒增氧劑使用,增加水質凈化改良劑用量:顆粒增氧劑含氧量為10%左右,在蟹池中潑灑1公斤增加溶氧量極為有限,與水體各類的耗氧量相比幾乎不起作用。河蟹有自動規避缺氧本能,把顆粒增氧劑的使用成本轉移到水質底質改良劑上來,降低水體中的有機質以及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創造較好的水體環境,同時有利于改善透明度,增強光合作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